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1 08:53
【摘要】:20世纪80年代协商民主的出现对西方学界与政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弥补自由民主制度中选举制度的不足。国内学者在结合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将协商民主理论引入中国,并对其进行了一些创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基层民主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民主形式,是适合当前我国国情和基层发展趋势的重要民主形式。带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协商民主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就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基层社会单位组织广大民众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等各种方式,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治理协商和决策过程的一种实践活动。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为基层协商民主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治理现代化与基层协商民主之间具有内在统一的联系。一方面,从基层协商民主角度来说,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商谈形式;另一方面,从治理现代化角度来说,治理现代化为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提供制度支撑和发展的有利契机。近年来,虽然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基层协商民主的相关制度供给不足,基层协商民主成果落实的不确定性,公民参与协商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协商主体的多元格局尚未形成,基层协商民主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形式需要创新等。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基层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化倾向,公民对协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对协商结果的落实监督不到位,传统治理模式的影响。为此,在推进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机制的建构中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执政党对基层协商民主机制的顶层设计;二是完善地方政协在基层协商治理中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机制;三是健全公民和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机制;四是建立保障基层协商民主贯彻实施的工作机制;五是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的监督机制;六是创新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21
本文编号:2563936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礼;;法治视野下基层协商民主的推进[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宋连胜;李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协商民主实现形态与价值[J];理论学刊;2015年04期
3 唐定;;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路径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5年03期
4 余华;;基层协商民主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以浙江省为例[J];观察与思考;2015年03期
5 包心鉴;;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中的协商民主[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6 白月;;基层协商民主的内涵及实现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1期
7 廖清成;冯志峰;;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有效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8 汪家斌;;农村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路径[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9 冯志峰;廖清成;;协商民主:理论逻辑、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10 郑慧;;中国的协商民主[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叶小文 ;张峰;;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竣凯;当代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肖光玲;论我国民主政治中的协商民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3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56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