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内地会第二代总主任何斯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6 06:01
【摘要】: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CIM),也称中华内地会、内地会,是一个跨宗派跨国籍传教士所组成的来华差会,是晚清民国来华新教差会中人数规模最大、人员组成最复杂的传教团体,由戴德生创立于1865年。1964年中国内地会更名为海外基督使团(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从1865年开始到1952年被逐出中国大陆,内地会在中国传教近百年,有数千名内地会传教士来华活动。但鉴于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的基要神学思想,内地会不太重视中国上层社会的传教活动,也不太重视教会学校尤其是教会高等教育的发展,致使内地会虽是来华新教的最大宣教团体,但在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影响力方面似乎还不如美国长老会、美国公理会、美以美会、英国伦敦会等差会。正因如此,国内对内地会的研究十分薄弱,对内地会传教士的研究也比较少见。内地会第二代总主任何斯德是"剑桥七杰"之一,来华初期在山西与席胜魔共事,对基督教中国本土化做了不小的贡献。在内地会处于义和团危机之中时,何斯德临危受命,带领内地会度过难关,并用庚子赔款在在山西建立了第一所教会中学。他的神学观点深受戴德生影响,但传教过程中他也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传教策略。本文根据内地会传教士的著作以及内地会的重要刊物对何斯德的生平进行梳理,对其传教策略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同为"剑桥七杰"的司米德及盖士力相比较,客观分析何斯德的中国观。正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何斯德的早期生活教育背景,透视其宗教情感、投身海外传教事业的原因以及何斯德和剑桥七杰来华伊始的观感。第二部分梳理何斯德在华的传教事业,简单论述其早期在山西、河南的传教工作及义和团时期他的作为,着重分析他的传教策略:直接传教、本地化传教以及教育传教;在此基础上论述其传教策略的优点:深入中国内地传教,为基督教在中国的扩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论述了其局限:没有重视与中国上层社会的交流,造成文化误解。第三部分将何斯德与同为"剑桥七杰"的另外两位传教士作比较,分析何斯德的中国观,即尊重文化差异,不在不了解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大肆批判中国文化。总之,何斯德的在华活动,无论是对异教中国的认识、在乡村的原教旨传教还是办教育无不渗透着强烈的宗教情感和扩展基督福音的热情。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基督文明才能使中国获得新生,而自己为此肩负神圣的使命。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91.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安荣;;基督教与近代山西教育事业现代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继华;基督教内地会对西北穆斯林的传教活动研究(1876-1951)[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东人达;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莺瑞;基督教传播活动与洪洞地方社会研究(1883-1945)[D];山西大学;2015年

2 薛艳红;美国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探析(1886-1914)[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笑笑;基督教影响下的山西教育[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靓;一种尝试[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5 刘安荣;基督教的传播与近代山西社会早期现代化[D];山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3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573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b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