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美日同盟中的自主—安全交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09:02

  本文关键词:美日同盟中的自主—安全交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日同盟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美日同盟自1952年正式成立至今已经六十多年,经历了冷战的全过程及冷战结束后的动荡,但美日同盟却没有因为共同威胁的消失而解体,相反却通过不同形势下的调整实现了合作的深化,联盟的强化,其原因究竟为何?而且,美日同盟自建立之后的发展趋势表明,日本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其在美日同盟内的地位不断提升,由依附国逐渐演变为美国的战略伙伴,美国为何不断满足日本的自主需求,日本如何在同盟内实现地位的提升,美日之间如何实现利益的协调?基于以上两个问题的考虑,本文将从美日同盟内联盟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立足于美日之间的互动,从联盟内探究美日同盟为何呈现如此的发展态势。为此,本文借助联盟的自主-安全交易模型为分析手段,认为美日同盟在自主-安全交易基础上建立,之后由于成员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美日的自主、安全诉求会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双方不断通过自主-安全交易,协调利益。联盟成员的实力是自变量,其引起成员国自主、安全选择的变化为因变量,以此为基础,本文预设了美日联盟中自主-安全交易的三个问题假设:(1)日本自主扩张倾向明显,“挑战”自主-安全交易;(2)美国纵容日本自主扩张,“调节”自主-安全交易;(3)利益重合性是联盟自主-安全交易的基础,并对假设进行理论和历史的验证,分析了美日同盟建立之后随着联盟内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引起的国家自主-安全选择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联盟自主-安全交易的影响。本文认为美日同盟得以不断调整并发展的原因不仅仅是美日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选择,更是美日之间互动交易的结果,美日通过自主-安全交易各取所得,实现了共赢。自主-安全交易是利益博弈的过程,美日通过复杂的交易实现各自的目标,可以避免因具体问题的分歧而陷入直接对抗,美日在联盟内实现了利益的妥协,保证了美日同盟的稳定,于是便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会满足日本的自主需求,日本为何可以在联盟实现地位的提升。此外,美日在数次交易博弈之后逐渐形成了自主-安全交易机制,这种机制规范、引导、约束成员国的行为,反过来影响国家的自主-安全选择,进而影响国家的外交决策。基于国家的自主-安全选择以及联盟自主-安全交易机制的相互影响,可以深入解析美日同盟的历史演变与重大调整,预测美日同盟的走向。本文将联盟的自主-安全交易模型与美日同盟结合在一起研究,通过美日同盟的发展历程验证非对称联盟中自主-安全交易的相关假设,同时也是利用这一分析模型解释美日同盟自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分析美日同盟的发展趋势。美日同盟是联盟自主-安全交易的典型案例,将二者结合研究是可行的。
【关键词】:美日同盟 自主 安全 交易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71.2;D831.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导论12-24
  • 一、选题的意义12-13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3-22
  • 三、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2-24
  • 第一章 联盟的概念与理论分析框架24-35
  • 第一节 联盟的概念与内涵24-28
  • 第二节 联盟的自主-安全交易模型28-31
  • 第三节 美日同盟中自主-安全交易的问题假设31-35
  • 第二章 美日同盟的历史演变35-45
  • 第一节 冷战初期美国对日本战略管控阶段35-37
  • 第二节 冷战时期美国对日本战略利用阶段37-40
  • 第三节 后冷战时期美国对日本战略纵容阶段40-45
  • 第三章 日本的自主扩张“挑战”自主-安全交易45-56
  • 第一节 依附国实力增长后的自主-安全选择45-47
  • 第二节 日本的美日同盟政策及其自主扩张倾向47-50
  • 第三节 日本对自主-安全交易的“挑战”50-52
  • 第四节 案例研究: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52-56
  • 第四章 美国对日本的纵容“调节”自主-安全交易56-69
  • 第一节 主导国实力削弱后的自主-安全选择56-58
  • 第二节 美国的美日同盟政策及其保守倾向58-62
  • 第三节 美国对自主-安全交易的“调节”62-64
  • 第四节 案例研究:美国对安倍政府修宪的支持64-69
  • 第五章 利益重合性是联盟自主-安全交易的基础69-78
  • 第一节 利益重合性与联盟的自主-安全交易69-70
  • 第二节 美日两国的利益重合性70-73
  • 第三节、案例研究:美日“TPP”谈判与协议的达成73-78
  • 第六章 美日同盟的强化趋势及国际效应78-86
  • 第一节 美日同盟的发展趋势78-82
  • 第二节 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东北亚的影响82-83
  • 第三节 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中国的影响83-86
  • 结语86-87
  • 参考文献87-94
  • 致谢94-9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铁军;《美日联盟:过去、现在与将来》中译本所存在的问题——兼谈学术著作的翻译质量[J];国际论坛;2002年01期

2 肖f^;王立名;;冷战后美日同盟:从“漂流”到强化[J];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03期

3 贾秀栋;;美日崛起比较及启示[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刘江永;美日重建安全体制与中美日关系[J];外交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任东来;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J];战略与管理;1996年05期

6 郭震远;日本新安全战略与今后的中美日安全关系[J];和平与发展;1997年04期

7 张国庆;美日韩:围绕“朝核”同床异梦[J];新闻周刊;2003年31期

8 袁智兵;美日“小北约”透视[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1999年01期

9 王帆;美日经贸关系与美日联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陈先才;;当前美日对台战略的困境[J];统一论坛;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立平;;中美日如何争取共赢和避免安全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冯昭奎;;中美日博弈的辩证法[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106期)[C];2012年

3 邢源源;;美日创业活动与交易治理机制比较[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云;;美日台海政策新动向[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拉什·帕拉米斯瓦兰 美国2049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报编译 陈铭;美日联盟的未来[N];世界报;2010年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N生;“美日+1”难成气候[N];解放日报;2012年

3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假道伐虢:中美日的力学博弈[N];中国国防报;2013年

4 ;美日韩外长举行会谈 称坚决应对朝鲜挑衅[N];东方早报;2014年

5 特约撰稿人 庞中英;日本的“中美日三角梦”[N];东方早报;2009年

6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夏晓阳;美日首脑会晤:“演戏给中国看”[N];文汇报;2013年

7 本报驻日本记者 田泓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博雅;美日因“绑架问题”怄气[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博雅 本报驻韩国记者 万宇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美日韩磋商朝核问题[N];人民日报;2013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徐潇;欧美日手游市场看上去美 国内公司分羹不易[N];证券时报;2013年

10 丁建庭;建议美日从孔子智慧中得到启示[N];南方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明德;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的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2 程美吉;冷战后美日韩三边协调机制及其困境[D];延边大学;2015年

3 刘亭均;美日民用航空交涉(1952-1972)[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金川;论中国崛起对美日同盟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6年

5 马艳斌;中国崛起背景下的美日同盟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6 牛建;美日同盟中的自主—安全交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张明;美日联盟的强化与国际化趋势[D];外交学院;2005年

8 王晓珂;21世纪初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D];外交学院;2012年

9 李彩风;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的差异性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王雪燕;美日同盟的重新定义及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美日同盟中的自主—安全交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2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