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面对现阶段未成年人日趋上升的犯罪率,如何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改造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而未成年人教育改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适用的刑罚种类及轻重程度,实践中适用较多的是短期监禁刑、罚金刑及缓刑。将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集中封闭在相对固定的监禁场所进行统一教育和管理是现阶段主要的矫治措施。很多案例和司法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将未成年人与社会隔离,不仅会使交叉感染的现象愈加严重,不能清醒的认识到错误从而改过自新,甚至会加重逆反的对抗情绪,不利于未成年人再次融入社会和家庭。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实行的是教育、感化、挽救的基本方针,司法惩处只能是必要时有限制的使用,我国的缓刑制度发展相对滞后,没有针对未成年人设定专门的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缓刑制度。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将当前国际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价值理念与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理念相结合,总结我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对社会利益和未成年人利益的双重保护,使缓刑制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国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的立法规定以及司法现状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列举我国现阶段有关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的法律依据,并对司法适用的情况作了分析和说明。第二部分:对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原因和价值进行分析。此部分通过列举和归纳国际上通行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和理念,总结犯罪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和适用缓刑的预期效果,阐述对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价值所在。第三部分:在第一、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总结说明我国现阶段未成年人适用缓刑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阐明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对未成年人今后生活的影响。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缓刑适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构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司法中遇到的问题,从立法和司法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缓刑的适用的相关制度和体系。
【关键词】:未成年人 缓刑 价值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5;D924.13
【目录】:
- 内容摘要2-4
- Abstract4-8
- 前言8-9
- 第一章 现阶段我国缓刑适用的立法及司法现状9-12
- 第一节 立法现状9-10
- 第二节 司法现状10-12
- 第二章 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原因与价值12-26
- 第一节 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原因12-14
- 一、未成年人独有的身心特点决定其应当尽可能适用缓刑12
- 二、社会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很大12-13
- 三、对未成年人适用缓刑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需要13
- 四、对未成年人适用缓刑是刑事处罚谦抑性的体现13-14
- 第二节 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价值14-26
- 一、国际上少年刑事司法准则及其价值理念14-20
-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理念与贯彻20-23
- 三、对未成年人适用缓刑对保护未成年人具有的意义23-26
- 第三章 我国未成年人适用缓刑中存在的问题26-34
-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立法体系中未成年人缓刑适用存在的问题26-30
- 一、缓刑的适用条件过于严苛,适用率低26-27
- 二、缓刑种类较为单一27-28
- 三、缺乏对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前置程序28-29
- 四、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过于笼统,,实践操作难度大29-30
-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缓刑适用存在的问题30-34
- 一、由于法官和执法人员惩罚理念的不同,导致个案差异较大30-32
- 二、外地户籍未成年人与本地户籍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率差异很大32-34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的建议34-50
- 第一节 放宽适用缓刑的条件34-35
- 一、放宽缓刑适用的刑度条件34
- 二、将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具体化34-35
- 第二节 增设针对未成年人适用的缓刑种类35-37
- 一、现今主要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简介35-36
- 二、我国对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类型的借鉴36-37
- 第三节 增设针对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前置程序37-42
- 一、探索和完善未成年人人格调查制度37-40
- 二、逐步建立未成年人缓刑适用审前听证程序40-42
- 第四节 完善缓刑考察条件的具体化规定42-47
- 一、完善缓刑的社区矫正制度42-45
- 二、将缓刑考察的内容具体化45-47
- 第五节 转变司法工作人员的法治理念47-48
- 第六节 完善外地户籍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的条件和设施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陈;我国的缓刑制度[J];乡镇论坛;2001年04期
2 周华;论我国缓刑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高进,刘欢;完善缓刑制度的几点建议[J];人民检察;2004年07期
4 莫社平;论我国缓刑制度及其完善[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5 胡云腾;周振杰;;混合缓刑制度研究[J];人民司法;2006年12期
6 李伟征;;我国缓刑制度完善初探[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7 章莉;;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苏冉冉;;对我国缓刑制度完善的几点想法[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9 汤海军;;试论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王荣;;浅析缓刑制度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依娥;;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李老铁;;学习董老刑罚思想 完善我国缓刑制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鸣邋夏春林;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7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付永;莫让“缓刑”成了渎职者的“避风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袁开锋邋贺同新;缓刑制度完善之我见[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潘宇;完善缓刑制度 促进社会和谐[N];天津政法报;2012年
5 吴玉琳;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N];江苏经济报;2005年
6 曹鸿意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浅谈缓刑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N];法治快报;2010年
7 郭少聪;缓期宣告制可丰富缓刑制度[N];检察日报;2005年
8 魏少鹏;我国缓刑制度在特殊情况下的适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姚飞 李娟;议未成年人缓刑制度[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10 太原市杏花岭区检察院检察长 何书生;撤销缓刑制度:现状与完善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全;中国缓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李巍;现代司法理念下的中国缓刑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8年
3 佘博通;我国缓刑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祥;缓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史洪学;我国缓刑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吕杰;论我国缓刑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晴雯;我国缓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毕飞飞;缓刑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刘芳芳;我国的一般缓刑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智利;我国缓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石靖;缓刑制度理性评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婕妤;缓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金芳;论缓刑制度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