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基本理论及政府与公民互动为研究起点,分析厘清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论述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挑战,探讨完善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本研究第一部分为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理论阐释。本研究认为政府与公民互动的互联网空间具有公共领域色彩,它属于公共领域的新类型:互联网公共领域。该部分首先阐述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内涵、可能存在的误区,然后归纳互联网公共领域的特征,最后对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进行阐释。本研究第二部分分析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该部分将互动机制分为互动空间和互动过程两部分。该部分首先阐释了政府网站、社交媒体、网络新闻及其讨论组、BBS论坛和博客五种互动空间,并分别阐述其含义、特征。在互动过程部分,本研究试图构建互动过程,将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过程分为公民参与讨论到达成共识的过程和政府回应的过程,分析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对政府、公民的功能。本研究第三部分分析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挑战。本研究以政府、公民为对象,并将互动过程分为公民参与讨论到达成共识的过程和政府回应的过程,分析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对二者构成的挑战。对政府而言,挑战主要聚焦于政府如何处理回应的审慎性与互联网缩短回应时间的问题。对于公民而言,挑战主要聚焦于公民能否理性且持久参与互动。该部分聚焦以上两点,详细论述政府、公民在公民参与讨论到达成共识的过程和政府回应的过程受到的挑战。本研究的第四部分为完善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发展路径。该部分针对互动对政府、公民构成的挑战,从三个方面探索完善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发展路径。第一,以加强立法保障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第二,以加强电子政府建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第三,以政府为主导形成政府、公民、网络组织多元治理的新格局。该部分针以三点发展路径为基础,提出并详细论证了完善发展路径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公共领域 互联网 政府 公民 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D621.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27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9-12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检视12-22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22-25
-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5-27
- 一、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理论阐释27-35
- (一)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内涵与特征27-33
- (二)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内涵33-35
- 二、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35-53
- (一)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空间35-43
- (二)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过程43-53
- 三、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挑战53-66
- (一)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对政府的挑战53-60
- (二)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对公民的挑战60-66
- 四、完善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发展路径66-77
- (一)以加强立法保障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66-70
- (二)以加强电子政府建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70-72
- (三)以政府为主导形成政府、公民、网络组织多元治理的新格局72-77
- 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90
- 个人简介90-91
- 致谢91-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凌;;怎样认识互联网的管理?[J];红旗文稿;2011年19期
2 叶英;互联网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双重影响及对策[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3 任晶晶;;国家与国际关系:互联网时代的嬗变[J];领导之友;2006年02期
4 任晶晶;;互联网时代的国家与国际关系[J];新东方;2006年03期
5 郝文江;;构建互联网上的数字长城——我国互联网安全形势及对策[J];警察技术;2007年03期
6 于传博;;我国互联网监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李伟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8 叶敏;;中国互联网治理:目标、方式与特征[J];新视野;2011年01期
9 严超;赵成根;;互联网侵权交易的政府监管[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4期
10 孙广远;尹霞;徐璐璐;;国外如何管理互联网[J];红旗文稿;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华英;;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为军;侯宇宸;;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监管立法初探[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朱金义;刘宝莉;吕洪静;程永全;;互联网盗号案件频发原因与对策[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冬;马勇;张鑫;;基于微博产业下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初探[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宏;;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几点建议[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左鹏;;基于互联网的基督教传播:以大学生为对象[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王黎璐;王鸿宇;;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焦瑞强;;互联网安全事件频发 管理手段亟待升级[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康治方;;互联网和安全[A];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方汉奇;;法轮功与互联网[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强 舒华英;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N];人民邮电;2005年
2 记者 杨扬;我市被列为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国家试点城市[N];邯郸日报;2010年
3 记者 韩婧;“360互联网安全学院”启动[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4 万佳;重建互联网[N];光明日报;2013年
5 采访 拉里·格林迈耶 (Larry Greenemeier) 翻译 郭凯声;互联网走在崩溃边缘[N];光明日报;2013年
6 沉风;移动互联网有多不安全?[N];人民邮电;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敏;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聚焦网络新威胁[N];科技日报;2013年
8 徐晶卉;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聚焦手机安全[N];中国贸易报;2013年
9 乔杉;移动互联网:无安全则无繁荣[N];工人日报;2014年
10 忻阳;优质视频传输成互联网首要挑战[N];人民邮电;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琰;互联网的国际博弈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滕顺祥;基于互联网的行业综合治理机制与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明选;互联网金融产业及其对传统金融冲击影响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4 李琦;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与风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5 郭珂琼;互联网新兴权利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刘f[;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柳强;互联网治理信息的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申志伟;基于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联网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张东;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10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锋;当代中国互联网技术的伦理审视[D];广西大学;2007年
2 姚源;我国互联网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江;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中互联网创新能力的溯源与探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
4 王光辉;中国农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曹瑞;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余钊慧;三门峡市互联网宣传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李星霖;互联网战争与中国应对[D];郑州大学;2015年
8 李杨;美国互联网制度霸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9 吕淼;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周萍;互联网异常流量检测技术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公共领域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