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民主主义作为当今主要政治思潮之一,在当今世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社会民主党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实践主体,从最初出现就以社会民主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指导思想和实践的变化,从最初的社会民主主义到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义语,到后来伯恩斯坦改良主义的出现,一战后演变到民主社会主义,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苏东剧变的发生,又开始以社会民主主义的面目重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当然,名称的改变绝不简单意味着名字的改变,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认识发生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对名字的变化来了解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思想走向,即通过观念的变化来理解人们对事物理解所起的变化。德国社会民主党作为社会民主党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发展过程对于人们更好的认识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而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党指导思想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社会民主党价值观虽说最初以文本的形式最早出现于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中,但其思想发展源远流长,并不限于文本的形式。纵观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最初作为一个政党出现的时候起,就有价值观的思想和内容在其中发挥作用,但1959年纲领的通过确实表征着一种变化,意味着德国社会民主党开始从论证方法上抛弃马克思主义一元的指导地位,用一种多元化的论证方式,以一种价值合法性的方式来论证社会主义的合法性。而德国社会民主党价值观对于认识社会民主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认识这个纲领和党的政策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纲领的纲领,我们通常通过它来认识这个党的纲领的基础,通过它来认识党的性质、基础以及政策导向。本文主要通过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价值观思想内涵和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有一个深入认识。通过把德国社会民主党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一个简单对比,来认识为什么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观不适合于中国,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具有的特殊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民主党 价值观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51.6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一、研究背景10-12
- 二、选题意义12-15
- (一) 理论意义12-14
- (二) 实践意义14-15
- 三、研究现状概述15-19
- (一)国内研究现状15-18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8-19
- 四、关于价值和价值观的内涵19-23
- 五、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本文可能的创新23-24
- (一)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23
- (二) 本文可能的创新23-24
- 第二章 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演进24-35
- 一、1848年——1895年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形态24-28
- 二、1895年恩格斯去世到1959年《哥德斯堡纲领》确立时期28-32
- (一) 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宣言关于价值观的一般论述29-31
- (二) 1959年《哥德斯堡纲领》关于价值观的具体规定31-32
- 三、《哥德斯堡纲领》以来的价值观及其发展32-35
- (一) 八五大纲关于价值观的细化33
- (二) 1989年《柏林纲领》关于价值观的发展33-35
- 第三章 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35-42
- 一、自由35-37
- 二、公正37-38
- 三、互助38-39
-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39-42
- 第四章 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评析42-51
- 一、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提出的背景42-46
- (一) 历史文化传统43-44
- (二) 时代背景分析评价44-46
- 二、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内容分析46-48
- (一) 工人政党时期的价值观46-48
- (二) 全民党时期的价值观48
- 三、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社会影响分析48-51
- 第五章 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对我国的借鉴意义51-57
- 一、主要内容51-53
- 二、评价尺度53-55
- 三、目标指向55-57
- 小结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劲松;马克思主义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J];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05期
2 王学东;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01期
3 商鼎;德国社会民主党围绕党纲中的“民主社会主义”概念展开论争[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11期
4 王学东;一个老大政党的与时俱进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怎样从工人党变成人民党的[J];南风窗;2004年18期
5 赵刚印;德国社会民主党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01期
6 张世鹏;;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研究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7 权伟太;;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历史述评与前景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弗兰茨·瓦尔特;张文红;;德国社会民主党转型后面临的挑战[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11期
9 张文红;;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纲领(汉堡纲领)[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04期
10 李金祥;;冷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运行机制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杨文;;20世纪初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分裂及其左派的共产党化问题探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2 宋波;;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民主党转变原因探析——从议会选举的角度[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贾朋俭;;邓小平为废止共产党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开了先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奕;王刚会见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政治家代表团[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包松娅;王刚会见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政治家代表团[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中共年轻干部代表团出访欧洲三国[N];人民日报;2008年
4 高奇琦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德国社会民主党选举困境与左翼政治生态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宿亮;德总理候选人说错话丢饭局[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王瑜;政党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N];学习时报;2005年
7 陈争平;你不知道的马克思[N];北京日报;2006年
8 王瑜;西方政党治国理证方式的新变化[N];学习时报;2005年
9 张光明;克鲁史契夫是谁[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记者 杜尚泽 黄发红;习近平会见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存福;德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民主党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范冉冉;罗莎#卢森堡总体性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壮;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基本价值论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燮;冷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方略与政策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余岚;德国社会民主党转型纲领变迁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訾广冬;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5 韩杰;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转型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6 张勤;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998-2005执政时期福利改革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余晓峰;德国社会民主党“新中间道路”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贾玉东;冷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保障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9 李琼;从“传统”走向“未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10 冯祥武;试论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主义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本文关键词: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9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