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胡锦涛生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21:13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生态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全球已然成为一个联系密切的有机统一整体。然而这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发展是以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的原有平衡为代价的,致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全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日趋突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在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式。这促使我国不断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生态的基本国情先后提出了科学的发展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的生态思想,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胡锦涛生态思想是对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理论回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指针。论文包括5章,各章基本内容概要如下:第1章,绪论。阐释了胡锦涛生态思想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关于胡锦涛生态思想研究的国内外状况,简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2章,胡锦涛生态思想形成的基础。主要从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两个方面分析胡锦涛生态思想的形成。理论基础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思想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生态思想、我国古代的生态思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现实基础从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和平崛起的客观需要以及应对全球性危机的现实抉择三分方面进行阐述。第3章,胡锦涛生态思想的基本内容。胡锦涛生态思想由相互联系的生态发展思想、生态社会思想、生态文明思想三大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概而言之,生态发展思想包括科学发展的生态理念,协调发展的生态要求以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生态社会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思想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社会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建设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建设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的生态社会,建设以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第4章,胡锦涛生态思想的结构体系分析。分析了胡锦涛生态思想各组成部分的定位及其整体性。人与自然和谐共进是胡锦涛生态思想各个组成部分共同本质,同时胡锦涛生态思想也是各部分互渗而形成的整体。第5章,胡锦涛生态思想的评析。胡锦涛生态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思想,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生态思想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生态思想保障,为和平崛起提供了绿色思想力量。本文立足于胡锦涛的生态文明思想,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法等多种方法对其展开系统性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生态环境压力,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对胡锦涛生态思想的研究也就更具价值。
【关键词】:胡锦涛 生态发展 生态社会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X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6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2-16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6-17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创新之处16-17
  • 2 胡锦涛生态思想形成的基础17-22
  • 2.1 胡锦涛生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17-20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思想的重要论述17-18
  • 2.1.2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生态思想18-19
  • 2.1.3 我国古代的生态思想19-20
  • 2.2 胡锦涛生态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20-22
  • 2.2.1 严峻环境形势的迫切要求20
  • 2.2.2 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20
  • 2.2.3 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抉择20-22
  • 3 胡锦涛生态思想的基本内容22-29
  • 3.1 胡锦涛的生态发展思想22-25
  • 3.1.1 生态发展理念:科学发展22-23
  • 3.1.2 生态发展要求:协调发展23-24
  • 3.1.3 生态发展模式: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4-25
  • 3.2 胡锦涛的生态社会思想25-26
  • 3.2.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思想25
  • 3.2.2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社会思想25-26
  • 3.3 胡锦涛的生态文明思想26-29
  • 3.3.1 建设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26-27
  • 3.3.2 建设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的生态社会27
  • 3.3.3 建设以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27-29
  • 4 胡锦涛生态思想的结构体系分析29-33
  • 4.1 胡锦涛生态思想组成部分的分析29-30
  • 4.1.1 指导思想:科学发展29
  • 4.1.2 具体实践:生态社会思想29-30
  • 4.1.3 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思想30
  • 4.2 胡锦涛生态思想的整体性30-33
  • 4.2.1 胡锦涛生态思想各组成部分的共同本质30-31
  • 4.2.2 胡锦涛生态思想各部分的有机关联31-33
  • 5 胡锦涛生态思想评析33-38
  • 5.1 胡锦涛生态思想的理论贡献33-35
  • 5.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33
  • 5.1.2 继承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思想33-34
  • 5.1.3 深化和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34-35
  • 5.2 胡锦涛生态思想的时代价值35-38
  • 5.2.1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生态思想基础35-36
  • 5.2.2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生态思想保障36
  • 5.2.3 为和平发展凝聚绿色思想力量36-38
  • 参考文献38-3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39-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新卫;陈鹏;;西安城市化进程与环境生态问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2 李永明;;环境生态问题与科学发展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赵昭f;;福建沿海地区的环境生态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4 ;环境生态问题与科学发展观[J];读书;2005年02期

5 周展安;;阶级政治视野与环境生态问题的再认识[J];天涯;2009年02期

6 庞春智;山西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对策[J];晋中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7 许文芳;韦宝畏;;汉唐间敦煌地区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其治理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8 李泉;;我国水库环境生态问题的初步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9 吴立杰;;矿山环境生态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2012年26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春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信与自觉[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吴国瑛;市科委 加快科技进步 构建和谐社会[N];上海科技报;2006年

2 本报评论员;扎实促进“四个提高”[N];山西日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黄平;从非典谈发展的内涵[N];中国艺术报;2003年

4 李强;促进中部崛起 建设两个基地[N];山西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秀莲;胡锦涛生态思想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生态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15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