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台湾“太阳花学运”中的动员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23:13

  本文关键词:台湾“太阳花学运”中的动员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发生于2014年3月18日的台湾“太阳花学运”是一场以学生为主导,社会运动团体广泛参与的学生运动,这次学运对台湾政坛乃至两岸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考察本次学运的动员结构,得出三点结论:第一,本次学运以“组织—网络”动员为主要动员方式,以“黑色岛国青年阵线”为代表的社会运动组织是本次学运的发起主体,得益于台湾发达的公民社会,台湾已经产生了一个熟识的“社运圈”;网络是本次学运主要的动员媒介,通过网络,学运发起者在支持者心中成功构建起反服贸的集体意识,并无障碍的获得各方面支持,避免了信息封锁与污名化,自主发声,获得成功;第二,本次学运的组织形式呈现出议场内的中心化领导与议场外的去中心化并存的态势。在议场内,“9人决策小组”以威权式的领导,控制整个学运的走向,各事务性小组作为其执行机构,分工配合,整个议场内中心化组织形式明显。而议场外则以“社运素人”为主,他们从未加入任何既有的社运组织,大多也并非铁杆支持者,而议场外的公民团体也是立场各异,甚至相互冲突,因此统合困难,议场外组织呈现出去中心化的态势;第三,动员的方式与组织形式紧密联系,议场内的中心化组织形式是组织动员的结果,而议场外的去中心化,则是网络媒介的结果,同时,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断裂,导致学运期间领导核心的合法性危机,这也将是当今网络时代,社会运动研究值得关注的新方向。
【关键词】:太阳花学运 动员结构 组织形式 合法性危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75.8;D618
【目录】:
  • 内容摘要2-3
  • Abstract3-5
  • 第一章 导论5-15
  • 第一节 事件背景5-6
  •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理论阐述6-8
  • 一、社会运动6-8
  • 二、动员结构8
  • 第三节 文献及理论综述8-13
  • 一、组织/人际关系网和空间环境在动员中的意义8-11
  • 二、互联网在动员中的作用11-12
  • 三、社会运动的组织形式12-13
  • 四、评论与启发13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3-15
  • 第二章 太阳花学运中的动员分析15-26
  • 第一节 网络动员的运用15-20
  • 一、网络的特征与动员过程15-16
  • 二、“太阳花学运”中的网络动员16-20
  • 第二节 太阳花学运中的组织动员20-23
  • 一、发达的公民社会——理解学运中组织动员的起点20-21
  • 二、熟络的“社运圈子”——理解学运组织动员的关键21-23
  • 第三节 组织—网络动员模型23-26
  • 第三章 太阳花学运的组织形式分析26-34
  • 第一节 .议场内:中心化的领导核心27-31
  • 一、学运的权力中心:9人决策小组28-30
  • 二、决策的执行机构:事务性小组30-31
  • 第二节 议场外:去中心化的外围支持31-34
  • 一、松散的“社运素人”31-33
  • 二、立场各异的场外公民团体33-34
  • 第四章 组织—网络动员与组织形式关系辨析34-37
  • 第一节. 组织—网络动员决定组织形式34
  • 第二节.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断裂:领导的合法性危机34-37
  • 附录 受访者列表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珉川;;知识产权的“去中心化”—比特币与登记制度[J];科技与法律;2014年03期

2 孙波;;立法权去中心化与立法模式转变[J];河北法学;2008年08期

3 柏高原;滕杰;;互联网金融引出的法律问题[J];法律与生活;2014年07期

4 路易·阿尔都塞;赵文;;论马克思与弗洛伊德(1977)[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0年00期

5 倪赤丹;“无所谓”:难道真的无所谓吗?[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11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雪;;“去中心化”传播与舆论形成机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武挥;网络3.0:虚幻的去中心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本报记者 林紫玉;去中心化 爱立信静待“网络社会”[N];通信产业报;2014年

3 第一财经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钧;互联网金融与去中心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4 科幻作家、巴比特社区创始人 长铗;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从自组织到专业化分工[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俞川 (书评人);“去中心化”的社会化营销[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6 ;“去中心化”时代的赢家[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记者 傅勇;零售业O2O 本质是“去中心化”[N];经济参考报;2014年

8 李岩;微信购物中心化和去中心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9 骆新;质疑,毋庸“道歉”[N];联合时报;2012年

10 记者 马俊 实习生 康宇;权力去中心化才能产生更宜居城市[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洋;台湾“太阳花学运”中的动员结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2 叶明珠;去中心化货币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3 张桂英;语文“去中心化”教学模式设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娅;汉语社会指示语的去中心化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台湾“太阳花学运”中的动员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17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