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创新研究——新议程、新框架、新挑战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创新研究——新议程、新框架、新挑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崛起及其世界政治影响,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概括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为此,需要探究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分析和总结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实践,对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并借鉴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一整套有"中国视角"的知识体系和解释系统,以此为新兴大国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主张提供理论支持,表达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诉求,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的创新。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理论 中国特色 创新研究 中国外交思想 新挑战 理论研究 中国崛起 中国化 外交实践
【基金】: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资助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进入21世纪,有关中国崛起及其世界政治影响的讨论已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政治家、学者和评论家们纷纷发表相关言论,分析和判断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秩序、国际权力与财富结构和全球经济的影响。①但中国究竟将以何种方式影响世界,各种观点莫衷一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帆;;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构建的几点思考[J];国际论坛;2008年03期
2 马渤;;有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3 任晓;;走自主发展之路——争论中的“中国学派”[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2期
4 尚会鹏;;“伦人”与“天下”——解读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2期
5 王俊生;;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科学人文主义范式与中国国际关系学[J];人文杂志;2007年01期
6 本刊编辑部;谭秀英;主父笑飞;赵远良;张达;李开盛;;2006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5期
7 柯岚安;徐进;;中国视野下的世界秩序:天下、帝国和世界[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10期
8 任晓;;关键在于中国特性——也谈英国学派及其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1期
9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付晓;;和平崛起战略的理论困境与现实选择[J];新疆社科论坛;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夏建平;认同与国际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余成;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建的路径探索[D];外交学院;2008年
2 杨庆松;国际关系学视角下的华夷体系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3 周硕;试析先秦儒家外交思想的范式[D];外交学院;2007年
4 李慧明;国家身份理论与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彦妮;美国对华角色定位与中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盛;中国的新安全观在东南亚的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树勇;关于中国崛起的若干理论争鸣及其学术意义[J];国际观察;2005年04期
2 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3 秦亚青 ,亚历山大·温特;建构主义的发展空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1期
4 乐黛云;世界文化语境中的学衡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03期
5 赵汀阳;;“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J];世界哲学;2003年05期
6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习华;对国际关系理论中“中国特色”问题的一些思考[J];学术季刊;2002年03期
2 田志立;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观点综述[J];理论前沿;1987年06期
3 王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J];国际政治研究;1994年03期
4 张森林,吴绍禹;关于建立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王勇;试论建立国际关系理论的实证方法——兼评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J];国际政治研究;1994年04期
6 王义桅;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1期
7 汪永立;中国特色与地方特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89年01期
8 闫立志;王建军;;中国特色魅力城市永济[J];前进;2006年05期
9 威廉·卡拉汉;对国际理论的民族化——英国学派与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浮现[J];社会观察;2004年09期
10 老孙;"责令辞职":中国特色的尴尬[J];政府法制;2004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宁;;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A];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曹瑞;冯家彪;何勇;张华;;挂篮结构的创新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大军;;论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3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曹永福;;建构中国特色的医学道德规范体系[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袁泽沛;;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营创新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李玉莲;;探索中国特色的CI发展战略[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顾文腾;郭传贵;马开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创新研究[A];第四届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金应忠;倪世雄;;和谐世界:哲学、理念与现实[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9 刘耀荣;;运用“结构-定向”理论改革标枪技术教学的创新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邹伟注;;略谈行政学研究方法的中国特色[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锋 贾建峰;王公庄荣膺“中国特色村”称号[N];商丘日报;2008年
2 董藩;调控房价的中国特色是什么?[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董藩文;12个中国特色因素决定目前房价水平[N];中国建设报;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鲜明的中国特色[N];中国人事报;2005年
5 王猛;一年百场,车展经济的中国特色?[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9年
6 本版由记者 刘骞 实习生 张建凤 通讯员 张继涛 孙大涞 胡学英 采写;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风采[N];长江日报;2005年
7 宋建朝 付向波;探索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民建桂林市委副主委 严慕荣;正确把握“中国特色”内涵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N];桂林日报;2008年
9 王宏亮;将中国特色进行到底[N];国际商报;2000年
10 孙敏;解读“中国特色”[N];战士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刘建武;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日;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俊英;北京效区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6 栾亚丽;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李宜春;安徽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崔广全;中国特色现代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怡丽;风险投资与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郭彦;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国际关系理论[D];暨南大学;2004年
3 周超;论21世纪中国特色的领导文化及其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文建;当前我国企业创新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徐轶;我国城市管理模式沿革及其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铁锴;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透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建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苏日娜;试论建立中国特色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郭红霞;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陈华;会计准则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发展[D];湘潭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创新研究——新议程、新框架、新挑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