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信息化是时代的主流,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信息化建设就是社区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表现。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社区管理需求尤其是社区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必然要求,其有助于转变社区治理方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有助于帮助社区政府强化效率,增强回应性。目前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区信息化建设较为发达成熟,中西部则较为落后,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比较突出,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将是以后工作的重心,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差异,中西部地区不能照搬照抄东部地区的建设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自身建设的优势与缺陷,探索适合自身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自2007年以来,安徽省便致力于社区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面临来自人才短缺、资金不足、体制僵化、信息难以共享等各方面的障碍,总结已有的经验,借助相关理论研究提出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是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芜湖、铜陵、黄山是安徽省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三个主要城市,因各具不同的特点,在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具有典型性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这三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做法、特征、成效以及问题的系统性案例分析,总结其普遍性与特殊性,并结合善治、业务流程再造、信息不对称等经济管理理论的应然要求,发现目前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并在管理体制、资金筹集、人才建设以及信息共享方面给出相关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 流程再造 信息共享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3-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8
- 第一节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选题背景、意义9-16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三、研究意义13-16
-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6-17
- 一、主要的研究方法16
- 二、研究内容16-17
- 第三节 本文的可能创新点及不足之处17-18
- 一、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7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17-18
- 第二章 社区信息化的内涵与范围18-26
-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信息化18-19
- 一、社区18
- 二、社区信息化18-19
- 第二节 本文对社区信息化的理解19-20
- 一、对城市社区的认识19
- 二、对社区信息化范围的理解19-20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20-26
- 一、善治理论20-21
- 二、流程再造理论21-23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23-25
- 四、电子政务理论25-26
- 第三章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实践演进及典型案例分析26-38
- 第一节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推进情况描述26-27
- 第二节 社区信息化的先锋——芜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27-32
- 一、芜湖市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27-29
- 二、芜湖市信息化建设成效与问题分析29-32
- 第三节 铜陵市“区直管社区”改革助力社区信息化建设32-35
- 一、铜陵市社区信息化主要做法32-33
- 二、主要特征与问题33-35
- 第四节 黄山市社区信息化建设35-38
- 一、黄山市信息化建设主要做法35-36
- 二、黄山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特征与问题36-38
- 第四章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特征与问题分析38-43
- 第一节 省信息化建设特征分析38-39
- 一、安徽省社区信息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8
- 二、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性和技术性38-39
- 第二节 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生成原因分析39-43
- 一、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滞后39
- 二、信息化建设由政府主导,缺乏社会参与39-40
- 三、标准不一、部门利益等导致信息共享程度低40-41
- 四、人才数量性短缺与结构性短缺并存41-42
- 五、信息安全问题42-43
- 第五章 提升安徽省社区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议及结论43-47
- 第一节 对策建议43-46
- 一、省级统筹推进,完善顶层设计43
- 二、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43
- 三、充分调动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力量与资源43-44
- 四、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发挥社区公益组织的作用44-45
- 五、多途径破除信息共享中的观念、体制障碍45
- 六、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障45-46
- 第二节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竹红;;和谐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嘉兴模式”[J];信息化建设;2007年11期
2 邹凯;龚子英;;基于社区信息化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8年04期
3 ;社区信息化建设要做到“四统一”[J];中国民政;2009年01期
4 程时林;;构建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平台——广州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7期
5 朱新煜;;创新模式 持续探索 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J];江苏通信;2009年04期
6 张祺;;哈尔滨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11期
7 张颖;;中国城市社区信息化系统的典型架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3期
8 吴元升;;我国城乡社区信息化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9 李娟;张新霞;;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J];沧桑;2010年10期
10 徐锋;程永强;郭婷;;社区信息化对新时期社区“社会网络”重构的促进——论信息化和社会和谐的关系[J];中国信息界;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苏社区信息化迈入新阶段[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2 柳海宁;;和谐社区建设的“苏州之路”[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3 邹凯;杨柱;马葛生;谢振华;;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社区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4 朱琳;;上海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以卢湾区为例[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建武 虞烈东;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经营社区稳步推进[N];中国社会报;2003年
2 记者 旷健;我区社区信息化建设晨曦初显[N];新疆日报(汉);2004年
3 王金祥;社区信息化需要投资主体多元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4 张静;六组标准规范社区信息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记者 顾瑾 通讯员 钱乘;杭州电信社区信息化建设结硕果[N];人民邮电;2006年
6 本版编辑 姜力 窦玉沛;社区信息化建设8问[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剑;社区信息化推进现代生活新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余祖江;姜奇平:社区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N];通信信息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智江;新标准推进社区信息化发展[N];通信信息报;2007年
10 张颖洁;上海社区信息化惠及百姓蕴藏商机[N];通信信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炜;上海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蒋英;上海市社区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薄欣;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及其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许咏华;南宁市社区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程小飞;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6 陈毅;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冯骞;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艾华丽;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锐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10 马慧珏;论传播媒介在社区信息化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