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郊“村改居”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威海市草庙子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26 14:5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建立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思想。在党和国家政策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扩张的需要,城郊农村的城市化快速进行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城郊的“撤村并居”问题,就是我国各地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为普遍突出问题。诸如“村改居”的必要性、如何推进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办法等等,需要研究和解决。正是基于这一问题,本文依据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社区治理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理论等,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山东省威海市草庙子镇为例,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郊“村改居”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在对“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村改居”与“撤村并居”等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推进城市郊区“村改居”的必然性、“村改居”发展阶段及较为典型的模式,归纳威海市草庙子镇在推进和解决“村改居”问题的实践与经验。其次,着重分析城市郊区“村改居”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如居民原有利益受损、集体资产处置不当、居民的待遇与收入...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2.1.2 “村改居”与“撤村并居”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2.2.1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2.2.2 社区治理理论
2.2.3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第3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郊“村改居”的基本情况——以威海市草庙子镇为例
3.1 城市郊区“村改居”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我国城市郊区“村改居”的基本情况
3.2.1 我国城市郊区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3.2.2 我国城市郊区“村改居”的发展模式
3.3 威海市近郊镇——草庙子镇“村改居”情况
3.3.1 草庙子镇“村改居”——撤村并居的做法与进展
3.3.2 草庙子镇“村改居”的经验
第4章 城市郊区“村改居”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4.1 城市郊区“村改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撤村并居、拆房上楼过程中部分居民原有利益受损
4.1.2 “村”向“居”转轨过程中的集体资产处置不当
4.1.3 “村改居”新居民未能完全享有市民的平等待遇,收入增长缓慢
4.1.4 新居委会的运作不顺畅,面临的矛盾纷繁复杂
4.1.5 新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亟待加强
4.2 城市郊区“村改居”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4.2.1 “村改居”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
4.2.2 城乡二元结构致人口城市化与待遇城市化不同步
4.2.3 社区治理体制尚未转换完成、治理理念落后
4.2.4 由农村到城市、由村民到市民的转型过程
第5章 解决城郊“村改居”问题的对策思考
5.1 完善“村改居”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制度保障新居民的合法权益
5.2 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在“村改居”中实现城乡一体化
5.2.1 加强撤村并居后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基础设施建设
5.2.2 注重社区“软件”建设,实现人的“城市化”
5.3 采取措施保障原有村民的权益,增强其适应社区生活的经济能力和就业能力
5.3.1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
5.3.2 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增加社区新居民的经济收入来源
5.4 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架构,更新“村改居”社区治理理念
5.4.1 进一步完善“党建核心为主,社区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5.4.2 以服务为导向,促进社区治理观念的转换
结论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459714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2.1.2 “村改居”与“撤村并居”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2.2.1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2.2.2 社区治理理论
2.2.3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第3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郊“村改居”的基本情况——以威海市草庙子镇为例
3.1 城市郊区“村改居”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我国城市郊区“村改居”的基本情况
3.2.1 我国城市郊区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3.2.2 我国城市郊区“村改居”的发展模式
3.3 威海市近郊镇——草庙子镇“村改居”情况
3.3.1 草庙子镇“村改居”——撤村并居的做法与进展
3.3.2 草庙子镇“村改居”的经验
第4章 城市郊区“村改居”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4.1 城市郊区“村改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撤村并居、拆房上楼过程中部分居民原有利益受损
4.1.2 “村”向“居”转轨过程中的集体资产处置不当
4.1.3 “村改居”新居民未能完全享有市民的平等待遇,收入增长缓慢
4.1.4 新居委会的运作不顺畅,面临的矛盾纷繁复杂
4.1.5 新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亟待加强
4.2 城市郊区“村改居”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4.2.1 “村改居”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
4.2.2 城乡二元结构致人口城市化与待遇城市化不同步
4.2.3 社区治理体制尚未转换完成、治理理念落后
4.2.4 由农村到城市、由村民到市民的转型过程
第5章 解决城郊“村改居”问题的对策思考
5.1 完善“村改居”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制度保障新居民的合法权益
5.2 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在“村改居”中实现城乡一体化
5.2.1 加强撤村并居后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基础设施建设
5.2.2 注重社区“软件”建设,实现人的“城市化”
5.3 采取措施保障原有村民的权益,增强其适应社区生活的经济能力和就业能力
5.3.1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
5.3.2 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增加社区新居民的经济收入来源
5.4 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架构,更新“村改居”社区治理理念
5.4.1 进一步完善“党建核心为主,社区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5.4.2 以服务为导向,促进社区治理观念的转换
结论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459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45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