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对苏复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8 13:26
  中苏关系史在历史学界和政治学界都备受关注。自1924年5月31日中苏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正式建交,中苏两国之间的矛盾便没有中断过。1929年,中苏双方因中东铁路和外蒙古领土主权问题,导致关系破裂。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正在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暂缓“剿共”内政,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在寻求国际帮助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缓和与苏联的关系,并经过多次调停协商,于1932年12月12日与苏联无条件复交。国民政府与苏联复交,意在通过联苏牵制日本,顺利实现“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也是1932年中苏复交的实质。全文共分四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和意义,陈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说明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一章介绍了1932年中苏复交的历史背景。由于中苏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中苏矛盾日益恶化。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中苏两国从大局利益出发逐渐从“恶化”走向“缓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激化,日苏关系紧张,中苏关系有了缓和,加之南京国民政府请求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加以干预的计划落空,迫使南京国民政府中断了第三次剿共战争。为了...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1932年国民政府对苏复交的背景
    第一节 陷入困境的中苏关系
        一、 《奉俄协定》与《苏日协定》导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
        二、 中苏会议夭折致使中苏关系陷入僵局
        三、 中东路事件导致中苏关系中断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一、 中日关系恶化
        二、 苏日关系紧张
    第三节 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需要
    第四节 国民政府希望依靠国际帮助愿望的破灭
第二章 国民政府对苏复交的过程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有条件”对苏复交
        一 南京国民政府决策层对苏复交犹豫不决
        二 南京国民政府“有条件”对苏复交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无条件”对苏复交
    第三节 中苏外交关系的恢复
第三章 国民政府对苏复交政策实质与表现
    第一节 中苏复交后分歧巨大
    第二节 国民政府“剿共”政策的继续
    第三节 中苏关系的缓慢推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32年中苏复交档案史料[J]. 卞岩.  民国档案. 2006(02)
[2]从1932年中苏复交看国民政府对苏政策实质[J]. 王员,郭秋光.  甘肃社会科学. 2004(05)
[3]1932年中国对苏复交的决策过程[J]. 鹿锡俊.  近代史研究. 2001(01)
[4]1917—1924年苏俄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对华政策再探[J]. 杜君.  史学集刊. 2000(04)
[5]论1918—1925年苏俄反对日本武装干涉的策略[J]. 王春良.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6]论苏俄对华政策及其演变[J]. 王伟.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8(04)
[7]越飞与所谓“孙吴合作”[J]. 邱捷.  近代史研究. 1998(03)
[8]评中苏关于中东铁路问题之交涉(1917—1924)[J]. 孙才顺.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9]孙中山张作霖的关系与《孙文越飞宣言》[J]. 邱捷.  历史研究. 1997(02)
[10]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东铁路”始末[J]. 邵会吉.  历史教学. 1988(09)



本文编号:3483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483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d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