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03 17:58
  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精细化,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历史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中产生,并将最后位于社会之上的一种存在;社会自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其天然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发展的历史性、条件性,即在国家长期存在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始终处于一种竞争和互动的状态,并最终走向社会的大融合。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对于当前正确认识国家与社会关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施政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重在探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建设的启示,突出社会治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统治和社会管理的优越性,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思想,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民生建设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发展目标,对社会治理模式和未来社会发展方向进行再探索。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第一章主要对社会治理相关...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
    2.1 社会治理相关概念界定
    2.2 社会治理的特征
    2.3 社会治理的功能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创生及发展
    3.1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思想渊源
        3.1.1 古代东方社会治理理论
        3.1.2 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理论
    3.2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创立:国家——社会的产生和融合理论
        3.2.1 国家的存在是社会自治的合法性基础
        3.2.2 国家政治与社会自治始终处在互动竞争状态
        3.2.3 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性指向
    3.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
        3.3.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治理思想
        3.3.2 列宁的社会治理思想
    3.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探索
        3.4.1 毛泽东的社会治理思想
        3.4.2 邓小平的社会治理思想
        3.4.3 江泽民的社会治理思想
        3.4.4 胡锦涛的社会治理思想
        3.4.5 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思想
第4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
    4.1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理论内涵
        4.1.1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互依存
        4.1.2 政治统治与社会治理职能密切联系
        4.1.3 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参与相统一
        4.1.4 维护公共利益与服务群众相结合
    4.2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时代意义
        4.2.1 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4.2.2 突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本土特质
        4.2.3 坚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指导
第5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
    5.1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思考
        5.1.1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
        5.1.2 全球视野与中国本土特质下的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
        5.1.3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
    5.2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
        5.2.1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为指导
        5.2.2 将民生建设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
        5.2.3 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核心
        5.2.4“自外而内”的法治与“自内而外”的德治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76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876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