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研究——基于对河南省5所高校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4-01-24 08:07
  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不只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历史来源,是民族政治思想观念、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的政治文化认同以及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和群体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当代我国面临着多元文化格局下的大学生政治文化认同异化的风险;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冲突导致的主流价值观念动摇;西方青年亚文化通过新媒体的潜藏式入侵导致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话语权消解的文化式微,因此增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政治文化理论、文化功能理论和文化认同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理论分析--问卷调查--探究原因--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研法等,对河南省五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文化认同的四个考察维度——认知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出发,分别对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民为本”“礼法合治”四个内容的认同情况进行考察,重点分析了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认...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理论工具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本文的创新点
        2、本文的不足之处
一、论文分析的理论基础和考察维度
    (一)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1、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
        2、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功能
    (二)文化认同理论的内涵和功能
        1、文化认同的内涵
        2、文化认同的功能
    (三)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考察的维度
        1、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认知认同
        2、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认同
        3、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情感认同
        4、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行为认同
二、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开展情况
        1、调查对象的选择
        2、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
    (二)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的积极表现
        1、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时代价值认同度较高
        2、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3、大学生对“爱国主义”“国家统一”的情感共鸣强烈
    (三)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的困境
        1、大学生对“民本思想”蕴含的积极因素认知模糊
        2、大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功利性取向过于明显
        3、大学生对“正义诚信”践行不足
三、引发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困境的原因
    (一)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
        1、网络空间中西方多元政治价值观念的冲击
        2、对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消极因素夸大的影响
        3、历史虚无主义的诱导
    (二)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
        1、历史记忆薄弱的限制
        2、功利取向的驱动
        3、文化辨别能力的欠缺
四、引导认同凝结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对策
    (一)利用新媒体在对外传播中促进文化认同
        1、搭建网络平台掌控网络话语权,增强主流政治文化认同
        2、弘扬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强化正向文化认同
        3、实现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培养文化传承责任感
    (二)建构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认同的心理结构
        1、改进传播途径提升优秀传统政治文化魅力,增强历史记忆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塑大学生价值观念
        3、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安全意识,提高文化辨别能力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调查问卷
附录B:中国大学生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认同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83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883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e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