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7 07:01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加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区域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关键环节。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应该以劳动者为主体,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促进民族地区脱离贫困落后,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1)。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学供给与需求均衡理论、教育的外部性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为指导,通过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找出规律性的症结问题,得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需要除了政府之外的更多相关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其中产业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社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群众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民族地区产业升级、社区发展的现状以及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构建出由政府、职业院校、产业界、社区构成的四维利益主体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并探索根据产业升级和社区发展需求改进职业教育,促进更多利益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制定职业教育政策和对职业教育投入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本研究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接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调研法研究了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困境,得出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需要对接产业升级与社区发展的结论。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产业升级与社区发展的现状,以及两者与职业教育对接的需求。第五部分,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并总结了国外职业教育对接产业、社区的经验与启示,以期为推动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第六部分,结合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以及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构建出由政府、职业院校、产业界、社区组成的四维利益主体协同发展机制。第七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以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职业教育 民族地区 产业升级 社区发展 四维核心主体 协同发展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G719.2;D669.3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1 导论13-24
  • 1.1 研究背景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4-20
  •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0-22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22-24
  • 2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接理论研究24-31
  • 2.1 核心概念界定24-26
  • 2.1.1 民族地区24
  • 2.1.2 职业教育24-25
  • 2.1.3 产业升级25
  • 2.1.4 社区发展25-26
  • 2.2 相关理论依据26-28
  • 2.2.1 人力资本理论26
  • 2.2.2 供求关系理论26-27
  • 2.2.3 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27-28
  • 2.2.4 协同治理理论28
  • 2.3 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接关系探讨28-31
  • 2.3.1 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的对接关系28-29
  • 2.3.2 职业教育与社区发展的对接关系29-31
  • 3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对接产业升级、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31-46
  • 3.1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效31-35
  • 3.1.1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31-32
  • 3.1.2 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32-33
  • 3.1.3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建设取得新成就33
  • 3.1.4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日趋完善33-34
  • 3.1.5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34
  • 3.1.6 推动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取得新突破34-35
  • 3.2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卷调查35-41
  • 3.2.1 问卷设计思路35
  • 3.2.2 问卷样本选取35-36
  • 3.2.3 问卷调查的主要发现36-41
  • 3.3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41-45
  • 3.3.1 社会各方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41-43
  • 3.3.2 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43
  • 3.3.3 法律机制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43-44
  • 3.3.4 自身定位不准,办学理念存在误区44-45
  • 3.4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探索--对接产业升级、社区发展的需求45-46
  • 4 民族地区产业升级、社区发展与职业教育对接的需求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46-55
  • 4.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升级与职业教育对接的需求分析46-51
  • 4.1.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发展的现状46-48
  • 4.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升级的趋势48-49
  • 4.1.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升级对接职业教育的需求49-51
  • 4.2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区发展与职业教育对接的需求分析51-55
  • 4.2.1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区发展概况51-52
  • 4.2.2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区发展对接职业教育的需求52-55
  • 5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接产业、社区发展的经验启示55-63
  • 5.1 美国职业教育主体形式:社区学院55-57
  • 5.1.1 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55-56
  • 5.1.2 社区化的办学方针56
  • 5.1.3 全民化和终身化的教育思想56-57
  • 5.2 德国职业教育主体形式:双元制职业学校57-58
  • 5.2.1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57
  • 5.2.2 实用导向的课程设置57-58
  • 5.2.3 职业教育发展保障体系58
  • 5.3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主体形式:TAFE学院58-60
  • 5.3.1 开放的普职衔接机制58-59
  • 5.3.2 全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59
  • 5.3.3 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59-60
  • 5.3.4 有效的行业参与机制60
  • 5.4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接产业、社区发展的启示60-63
  • 5.4.1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职教制度建设60-61
  • 5.4.2 加强职教体系建设,促进职教多向融通61
  • 5.4.3 提高职教社会地位,拓展职教服务功能61-62
  • 5.4.4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确保职教资源充足62-63
  • 6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接协同发展运行机制63-73
  • 6.1 四维核心主体的TGIS协同发展运行机制的现实依据63-64
  • 6.2 四维核心主体运行机制的构建64-73
  • 6.2.1 发挥政府的规划决策作用与主导性作用64-67
  • 6.2.2 实现职业院校的运行实施作用与主体性作用67-69
  • 6.2.3 凸显产业界的实践带领作用与主体性作用69-71
  • 6.2.4 提升民族社区的支持沟通作用与基础性作用71-73
  • 7 结论与展望73-77
  • 7.1 研究结论73-75
  • 7.1.1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73-74
  • 7.1.2 民族地区产业升级、社区发展需要对接职业教育74
  • 7.1.3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四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参与74-75
  • 7.2 政策建议75-76
  • 7.2.1 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协同发展模式75
  • 7.2.2 完善政策制度保障,规范各方行为准则75
  • 7.2.3 建立先行试点地区,树立协同发展典范75-76
  • 7.3 研究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3
  • 附录一 附件83-102
  • 附件1 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调查问卷83-86
  • 附件2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调查问卷86-89
  • 附件3 职业院校领导访谈提纲89-90
  • 附件4 职业院校教师访谈提纲90-91
  • 附件5 企业访谈提纲91-92
  • 附件6 社区访谈提纲92-93
  • 附件7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师访谈实录93-95
  • 附件8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校领导访谈实录95-98
  • 附件9 民族地区企业人员访谈实录98-100
  • 附件10 民族地区社区管理人员访谈实录100-102
  • 附录二 硕士期间刊发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研究课题102-103
  • 致谢103-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民;江西发改委:坚持民族地区优先发展[J];中国民族;2004年05期

2 王开琼;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J];理论与当代;2004年12期

3 朱前星;论如何构建民族地区干部道德[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4 丛涛;;“软秩序”与“和谐”——探寻民族地区和谐法治建设的阻滞与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5 丁丽娟;;对加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6年09期

6 朱国庆;李卫红;;试析三峡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界;2007年04期

7 崔德富;;加快民族地区科学发展 促进沿河和谐社会建设[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8 ;地震无情 人间有爱——湖南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与四川灾区同胞真情守望掠影[J];民族论坛;2008年06期

9 陈敬会;;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基本途径思考[J];民族论坛;2009年01期

10 ;“中国模式”合作研讨活动之六 民族共赢模式推动中国崛起[J];人民论坛;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启新;;试论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与现代化[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晓鹰;郑长德;陈光建;;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推进与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移民——以四川省民族地区为例[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彭谦;赵龙淑;陆路;;坚持“两个共同” 促进民族地区全面进步[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韦吉飞;;关于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的思考[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5 ;回眸 经验 展望——改革开放30年齐齐哈尔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考[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叶雨海;;正确处理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矛盾[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庞元第;;论入世对民族地区影响的特殊性和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盘小梅;;广东民族地区经济现状与发展[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明俊;;福建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马继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青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华;我国将重点扶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平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邓玉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平凉日报;2008年

3 记者 周前进;我省纪念民族地区改革开放30周年[N];四川日报;2008年

4 樊继达;“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公共产品治理的重点[N];学习时报;2010年

5 通讯员 王聪;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N];甘肃日报;2009年

6 记者 姜慧仁;确保民族地区同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N];平凉日报;2013年

7 记者 彭国平;解决民族地区群众“就医难”问题[N];乐山日报;2014年

8 本报评论员;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N];人民日报;2014年

9 财政部部长助理 王军;切实体现对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章继刚;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应快速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金香;民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晗;中国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商万里;中国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李刚;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周永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的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王连喜;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温军;民族与发展: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D];清华大学;2001年

10 李宁;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慧;民族地区初中普职教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雅清;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牛慧丽;我国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4 吴海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姚静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信息化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王静贤;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的理念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狄东海;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马德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效性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杨舒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刘认真;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语文教学构想[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升级、社区发展对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57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