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发布时间:2017-06-27 03:11

  本文关键词: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国际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潮的互动。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开放的,其本源是国际主义的,但它在不断克服民族主义的过程中持续接纳民族主义,其国际主义的内涵也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在当代,国际主义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要积极参与国际危机管理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为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政治文明的世界和谐而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 国际主义 新国际主义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国际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潮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就其本源来讲是国际主义的,但其发展过程却是在不断克服民族主义的过程中持续接纳民族主义。这首先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相联系:每当世界主义、全球化与相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银亮;嬗变中的东北亚国际权力结构及其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张殿军;论国际关系中的民主问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庄悦群;可持续发展位与当代中国的全球战略选择[J];东南亚纵横;2005年05期

4 庄悦群;可持续发展位: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角[J];东南亚研究;2005年02期

5 刘志慧,张静;摩根索的集体安全观及面临的全球化挑战[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6 俞正梁,陈玉刚;中国国际关系的战略转型与理论研究二十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俞正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世纪世界格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谭再文;“国际关系理论”辩识[J];国际观察;2002年05期

9 郭树勇;;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10 雷勇;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危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张云燕;社会建构主义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4年

4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明明;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任宗理;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法制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汪晓风;信息与国家安全[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凌金铸;知识产权因素与中美关系:1989-1996[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凯军;新安全观与中国国家安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万华炜;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庆;试论跨国公司与国家的互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王云飞;国家主权理论及面临的现实挑战[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蕾;论美国霸权主义的延拓[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纪梅;从同盟到分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田昕加;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丁强;国际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现状分析及其概念界定[D];苏州大学;2003年

9 陈谨祥;理性看待日本“政治大国”战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庄一召;论国家需要——从国际关系学的视角[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蕊卉;;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研究综述[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黄鹏旭;;民族主义与西欧民族国家建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3 陈砚华;陈燕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困境与运行机制[J];改革与开放;2011年14期

4 赵培章;;也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5 邓亚中;;现代社会发展内容和现实价值[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6 林怀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异端”理论[J];理论探讨;2011年04期

7 明成满;;科学把握时代主题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刘珍珍;;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刘东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儒家化吗——兼与金观涛、郭齐勇、汤一介三位先生商榷[J];学术研究;2011年07期

10 李玉元;;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胜利;;2006-2009年国内“世界民族研究”综述[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万鄂湘;;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重读孙中山先生有关“民族主义”的论断新悟[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3 李广良;;民族、民族主义与开放主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7 赵曜;;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两部文集的心得体会[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郑汕;;印度民族主义的特征及世界性影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张正明;张乃华;;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10 肖德钊;;发挥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恩;“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别及内容(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于福坚;多种力量助推民族主义产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思考[N];学习时报;2007年

4 汪信砚;“西学东渐”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严重误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李公明;民族的建构:亚洲民族内部的因素与主线[N];东方早报;2009年

6 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执笔 王真;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N];人民日报;2009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的威力从哪里来[N];北京日报;2009年

9 吉林大学教授 孙正聿;关于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10 田芝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苏星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让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化影;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基本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张三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当代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珉;复兴,还是衰亡?[D];外交学院;2002年

2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3 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李晓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5 马晋;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D];河南大学;2011年

6 樊丽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马夕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特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严云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基础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胡运哲;石原慎太郎与冷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88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0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