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的英国学派
本文关键词: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的英国学派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关系 国际社会理论 现实主义 国际体系 国际关系研究 自然状态 国际行为体 民族国家 国际秩序 国际关系理论
【摘要】:在日常的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世界舆论中,国际社会的概念是大量出现的。英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传统十分重视国际社会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国际社会理论。总的来看,它是介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理性主义,它没有因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质而否定国际社会的客观性。本文在评介国际社会理论和英国一些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思想的基础上,试图就国际社会理论的特点、意义及其相关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注意。作者认为,国际社会的界定对国际关系研究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承认国际社会的存在,而且要根据世界发展变化的实际,突破传统国际社会理论的固有的局限性,那就是既重视国家力量又重视非国家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了对国际社会的新界定(复杂国际社会的概念):一个由国家与非国家的多种国际行为体相互作用构成的全球网络。在民族国家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国际行为体的现实情况下,,国际社会还不能让位于世界社会。但是,超越国界的各种巨大力量已经和继续把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国际社会带入复杂国际社会,并最终导致未来的世界社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国际社会理论 现实主义 国际体系 国际关系研究 自然状态 国际行为体 民族国家 国际秩序 国际关系理论
【分类号】:D81
【正文快照】: 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的英国学派庞中英内容提要:在日常的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世界舆论中,国际社会的概念是大量出现的。英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传统十分重视国际社会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国际社会理论。总的来看,它是介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理性主义,它没有因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危难中的国家表情[J];领导文萃;2009年04期
2 程又中;对“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阐释[J];教学与研究;2004年10期
3 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4 廖鹤;;《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一书简介[J];教学与研究;1988年04期
5 徐雅丽;理解国际关系的有力途径——《国际社会的扩展》评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7期
6 杨运忠;;日美矛盾的激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当代亚太;1992年03期
7 朱锋;从历史比较的角度认识时代特征[J];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07期
8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的现实基础[J];国际观察;2007年06期
9 何志鹏;;国际法治: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J];清华法学;2009年01期
10 赵艳霞;;从国际法角度试析“先发制人”战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2 高翔;;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宪政法治——国际社会的动态演进与静态存在模式解析[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何贻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国际环境的和谐[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陈东晓;;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与中国安全环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7 王介南;;略论郑和下西洋与明初国际关系[A];“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俞新天;;国际关系中文化作用的理论探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蓝楠;;国际社会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调控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迎春;中国外交:一场静悄悄的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赵修义;“软实力”所不能涵盖的……[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吕德胜;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福音[N];解放军报;2010年
4 ;中方对美国会少数众议员执意提出所谓纪念《与台湾关系法》30周年决议案表示强烈不满[N];人民日报;2009年
5 王义伟;国际关系是堂必修课[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6 记者 戴娟;全球知名学者在渝纵论“战时国际关系”[N];重庆日报;2009年
7 世经政所 李少军;印度洋海啸对国际关系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谢尔盖·亚历山大德罗维奇·卡拉加诺夫;国际关系进入新竞争态势[N];解放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孙广勇;中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关系——雾中看花[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张红;论跨国公司角色行为的社会向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赵俊;承认的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何霄;阿根廷危机的国际关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李伯军;不干涉内政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双歌;论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2 路云飞;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卢文刚;国际关系中的金融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卢庆文;环境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新焦点[D];暨南大学;2000年
5 夏自钊;话语如何建构“敌人”和“威胁”[D];复旦大学;2010年
6 钟鸣华;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D];暨南大学;2009年
7 雷春斌;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8 吕建文;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为民;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D];河南大学;2004年
10 李涛;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专利问题与我国的应对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的英国学派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关系 国际社会理论 现实主义 国际体系 国际关系研究 自然状态 国际行为体 民族国家 国际秩序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编号:515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1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