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规范性外交框架下的“保护的责任”

发布时间:2017-08-07 21:26

  本文关键词:规范性外交框架下的“保护的责任”


  更多相关文章: 规范性外交 “保护的责任” 欧盟 美国 新兴国家


【摘要】:保护的责任作为一种规范在国际社会中逐渐达成共识。在全球各行为体开始关注规范性外交的背景下,"保护的责任"被纳入到规范性外交框架中,规范性外交主体由此获得相关话语权,进而影响其他国际行为体,实现其目标。规范性外交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国际行为体为实现其规范目标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其二是国际行为体为实现其外交目标而进行的规范性外交。通过梳理"保护的责任"的发展历程,显示出该规范已经在国际社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接受与认可。考虑到规范主导国家的地位作用,国际社会主要力量对"保护的责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就为各行为体将"保护的责任"这一规范纳入到规范性外交的框架提供了可能性。在规范性外交框架下,主要全球行为体,包括欧盟、美国及新兴国家群体,对"保护的责任"这一规范的理解与实践也在影响着这一规范本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规范性外交 “保护的责任” 欧盟 美国 新兴国家
【分类号】:D814.1
【正文快照】: 国际体系中人权与主权的内在冲突是国际关系中首当其冲的问题。考虑到全球相互依赖与不稳定的态势,维护国际社会责任与国家主权平衡的需要,“保护的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被提出并试图调和传统主权概念(排他性与至高性)与保护本国居民责任之间的关系。“保护的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联合;;从“平民行为体”到“战略行为体”——冷战后丹麦外交与安全政策评析[J];国际论坛;2006年01期

2 库尔特·韦兰德;范蕾;;拉丁美洲的制度变革:外部模式及其不可预见的后果[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2期

3 乌戈·马太;劳拉·纳德;苟海莹;;《西方的掠夺——当法治非法时》[J];出版参考;2012年28期

4 李少军;;论“主体间世界”[J];国际观察;2010年05期

5 高尚涛;个人行为体与国际体系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8期

6 李少军;;怎样认识国际体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6期

7 李细兰;;21世纪初期国际体系展望[J];学习月刊;2009年14期

8 乔利恩·豪沃思;黄海涛;;作为全球行为体的欧盟:争取全球大协议的大战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钟飞腾;;社会行为体与政策偏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微观基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4期

10 王公龙;;国际体系的稳定、变革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闫健;关于信任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6年

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 叶江;欧盟:实现一体化“雄心”很累[N];文汇报;2012年

3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学者 王猛;中国应建多层次有弹性的中东外交机制[N];东方早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褚国飞;季北慈:软实力需结合多重因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约瑟夫·奈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 徐庆超 译;软实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学者 王猛;中国应战术“放权” 建多层次有弹性的中东外交机制[N];东方早报;2014年

7 张剑荆;国际体系的变革与中国的选择[N];学习时报;2009年

8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沈逸;以治理求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潘世伟;民间组织———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重要行为体[N];中国社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国友;国家冲突阴影下的贸易增长:一种社会—国家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2 王猛;中国参与中东[D];西北大学;2006年

3 王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晓;欧盟规范性外交对中东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6 母耕源;外交沟通理论与实践初探[D];外交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楠;联盟凝聚力的政治心理学探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少锋;认知‘自我’与‘他者’:东亚认同的演化与建构[D];青岛大学;2012年

3 郝军学;初探外交能力与中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7年

4 王苹;论全球治理行为体及其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英;论跨国政治[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杨一;沟通行为体、国内制度变迁与国际制度准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本体性政治状态与治理[D];河南大学;2006年

8 王铸成;亚洲冷战是否不可避免?[D];复旦大学;2012年

9 杨建平;布莱尔主义外交思想的理论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郭春琦;试析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局限性[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6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36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9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