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谊的民众主义看国际关系主体的重新定位
本文关键词:从贾谊的民众主义看国际关系主体的重新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民众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贾谊 重新定位 国家间关系 匈奴 国内政治 民本思想 对外政策 本国政府
【摘要】:发端于先秦的民本思想,在西汉贾谊的论述中达到了高峰,并初步形成了民众主义理论体系。它为我们今天观察国际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认为,民众应当被视为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民众是最重要的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民众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国家利益之一,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为本国民众的生存发展创造和维护一个好的国际环境,各国民众之间的交流是形成、推动、改变、创造国际体系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民众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贾谊 重新定位 国家间关系 匈奴 国内政治 民本思想 对外政策 本国政府
【基金】:国家教育部“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重大课题资金的资助
【分类号】:K234.1;D80
【正文快照】: 国际关系研究一般不把民众作为国际关系的主体,这是一个重大缺陷。本文对中国历史文化中曾经存在过的民本思想和民众主义的思想内容进行新的整理和分析,并从民众主义角度对国际关系进行新的解释。一、贾谊的民众主义理论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社会,重王轻民、君权神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卡希纳多·森 ,何培忠;独立后的印地语文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7期
2 Г.Χ.沙赫纳扎罗夫;张连瀛;;政治学和苏联的政治学[J];世界哲学;1983年02期
3 陈广充;;论本世纪以来拉美经济政治变化的主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6年S1期
4 张答;;“民粹主义者”宜改译为“民众主义者”[J];日本学论坛;1987年02期
5 尹荣;;理论与现实[J];读书;1988年02期
6 夏立安;论拉丁美洲新独裁主义兴起的原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7 计秋枫;近代初期欧洲外交的决策动因[J];世界历史;1990年01期
8 董经胜;;60至80年代拉美军人政权的产生及其特点[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9 孙建中;国家主权与国际和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10 许嘉;理想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倪建平;;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2 王书道;;当代世界价值冲突的实质与根源[A];中日价值哲学新探论文集[C];2004年
3 由力;;小议阿根廷民众主义的激进性[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赵国辉;;从地缘政治学视角看黄遵宪中日联盟外交策略[A];黄遵宪研究新论——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金应忠;倪世雄;;和谐世界:哲学、理念与现实[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6 陈玉聃;;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继承还是误解?[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夏立平;;论21世纪中美印三边关系——用三种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之佳;中国环境外交的历程[N];中国环境报;2000年
2 戴继强 何晋秋;欧洲建设的民主赤字[N];光明日报;2000年
3 姚树忠;一个全新的视角[N];学习时报;2000年
4 赵梅;世纪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本报驻伦敦记者 张晓;美欧关系 从盟友到竞争者[N];光明日报;2001年
6 范文;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N];学习时报;2001年
7 王逸舟;一套值得推荐的译丛[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杨志清;欧洲政治继续右转[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李志明;阿根廷究竟怎么了[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梁守德;国际关系理论的新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茂明;欧洲联盟国际行为能力研究:一种建构主义视角[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肖欢容;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郑振成;新自由主义改革与民众主义执政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龙向阳;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D];暨南大学;2003年
6 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苗红妮;国际社会理论与英国学派的发展[D];外交学院;2005年
8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孔庆茵;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功荣;美国对外关系中的理想成分与现实因素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王珏;《权力与相互依存》的理论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辛本健;肯尼斯·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商聪;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英国学派与国际社会学说[D];外交学院;2002年
5 王琰;美国如何深陷越南战争泥潭[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锐玲;伍德罗·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7 李继东;卡尔·多伊奇的科学行为主义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8 戴路;论均势理论及其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巴信勇;美国霸权的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茅海燕;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国际无政府状态[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86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8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