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北京市外来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1 06:01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外来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工 职业流动 影响因素 流动方向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民工的职业发展也伴随着新的挑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经历着不同形式的职业流动,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年7—8月在北京市开展的调查的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以及有序回归模型方法,对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的影响因素和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工作年限和职业流动频次呈现倒“U”型分布,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以及亲友介绍工作的农民工,职业流动的频次更多。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农民工以及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在职业流动的过程中更容易进行向上的职业流动。适当的职业流动很有可能提升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职业地位。基于以上结论,为促进农民工职业流动质量,本文提出加强教育和培训投资,完善农民工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促进职业信息沟通的政策建议。本文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数据上有一定的新颖性,深化了对农民工职业流动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农民工 职业流动 影响因素 流动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12.6;D66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12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意义7-8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8
  • 1.3.1 研究目标8
  • 1.3.2 研究内容8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8-10
  • 1.4.1 研究方法8-9
  • 1.4.2 技术路线9-10
  • 1.5 论文结构10-11
  • 1.6 论文的创新与局限之处11-12
  • 2 文献综述12-17
  • 2.1 概念界定12
  • 2.1.1 农民工12
  • 2.1.2 职业流动12
  • 2.2 职业流动相关理论回顾12-13
  • 2.2.1 人力资本理论12-13
  • 2.2.2 工作搜寻理论13
  • 2.3 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回顾13-15
  • 2.3.1 对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影响因素的研究14-15
  • 2.3.2 关于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的研究15
  • 2.4 文献评述15-17
  • 3 农民工职业流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17-21
  • 3.1 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的决策模型17
  • 3.2 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决策模型17-20
  • 3.2.1 职业分类17-18
  • 3.2.2 职业流动方向的测量18-19
  • 3.2.3 职业流动方向的模型19-20
  • 3.3 变量界定及说明20-21
  • 4 数据描述21-28
  • 4.1 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21
  • 4.2 基本描述性统计21-22
  • 4.3 职业流动的具体情况22-28
  • 4.3.1 职业流动的的职业分布22-24
  • 4.3.2 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的描述24-25
  • 4.3.3 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的描述25-26
  • 4.3.4 职业流动的主观原因26-28
  • 5 实证分析28-35
  • 5.1 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影响因素分析28-31
  • 5.1.1 工作经验和职业流动频次呈现倒“U”型分布28
  • 5.1.2 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更容易进行职业流动28-29
  • 5.1.3 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影响不显著29
  • 5.1.4 亲友介绍工作的农民工更容易进行职业流动29
  • 5.1.5 未婚农民工更倾向于职业流动29-30
  • 5.1.6 其它因素30-31
  • 5.2 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影响因素分析31-35
  • 5.2.1 受教育年限影响职业流动方向,但不影响职业流动频次31-32
  • 5.2.2 职业资格证书影响职业流动方向,但不影响职业流动频次32
  • 5.2.3 培训对于农民工职业流动的方向影响不显著32-33
  • 5.2.4 亲友介绍工作不仅影响职业流动频次,而且影响职业流动方向33
  • 5.2.5 流动次数对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有正向影响33
  • 5.2.6 男性更容易进行向上的职业流动33-34
  • 5.2.7 其它因素34-35
  • 6 结论分析35-37
  • 6.1 受教育程度年限越长的农民工越容易进行向上的职业流动35
  • 6.2 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更容易进行向上的职业流动35
  • 6.3 适当职业流动促进农民工向上的职业流动35-37
  • 7 政策建议37-39
  • 7.1 注重职业培训,将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37
  • 7.2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引导农民工向上职业流动37-38
  • 7.3 增加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38-39
  • 参考文献39-41
  • 个人简介41-42
  • 导师简介42-43
  • 获得成果目录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根深;;当代青年职业流动周期的研究——兼论当代中国青年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2 陈成文;从职业流动看失业阻滞与再就业机制[J];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05期

3 黄安余;;台湾职业流动及其成因探究[J];台湾研究;2012年02期

4 钟华;;对青工职业流动的评价及疏导[J];青年研究;1986年09期

5 任远;上海市居民职业流动方向和程度研究[J];人口学刊;1997年03期

6 黄晓波;;职业流动的社会资本研究综述[J];理论界;2006年10期

7 彭希哲,任远;从“知青一代”的职业流动看社会变迁[J];社会学研究;1998年01期

8 邢哲;浅析青年职业流动的主要诱因[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张华;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职业流动基本态势[J];当代青年研究;1994年Z1期

10 许传新;;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J];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月萍;;职业流动中的性别差异:审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2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张秀梅;吴军;余飞飞;;外来女工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4 唐美玲;;青年白领的职业获得与职业流动:男性与女性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勇娣;职业流动加快 莫忘理性择业[N];解放日报;2006年

2 记者  戴律国 见习记者 施晨曲;上海首次发布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3 于艳新;职业流动“两高一低”[N];光明日报;2003年

4 中国农村研究网;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N];抚顺日报;2007年

5 记者 励漪;上海人平均四年换一次工作[N];人民日报;2006年

6 郁忠华;上海人平均4年换一次工作[N];工人日报;2006年

7 马中南;沪职业流动加快不容忽视[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中山大学教授 周大鸣;迁移与立足:新移民的城市认同[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郝小奇;别怪年轻人选择“稳定”[N];新农村商报;2012年

10 何一鸣;“鸟式就业”享受流动自由[N];工人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晓兰;职业流动视角下的收入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娟;当前中国职业流动机制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竺幸波;离去与回归:推拉理论视角下的社工职业流动[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宋朋洋;闪辞族:职场新鲜人的职业流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刘强;北京市外来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陈世海;两种不同经济类型村庄农民职业流动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黄晓波;职业流动中社会资本的效用和局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虹;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状况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8 刘金枚;社会网络、人力资本与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帅;青岛沿海小城镇居民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白利娜;我国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收入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0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70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2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