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国际秩序重塑中的中国外交及大国责任

发布时间:2017-09-01 08:33

  本文关键词:国际秩序重塑中的中国外交及大国责任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秩序 重塑 中国外交 定位与角色


【摘要】:后冷战时期国际形势出现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凸显的新特点。国际秩序正处于转型与重塑期已是不争的事实。现行的国际秩序仍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西方价值观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已经在发生着某些深刻变化。但是,基于西方价值观基础上的国际秩序转型,其实质是为既得利益的发达国家继续服务。中国拥有不同于西方价值观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拥有基于“仁”“义”“礼”等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公平、正义和文明的价值观。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中国要推动国际秩序转型,要在国际秩序观做贡献。中国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平等、更正义的方向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国国际秩序观。历史已然证明,中国提出的国际秩序观具有巨大能量。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引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准绳。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对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实践,是根据特定时期的国际背景制定出来的。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与中国外交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中国外交与国际秩序重塑是互为能动作用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塑造国际新秩序,中国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指导推动国际秩序重构。在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中国崛起面临着战略目的不清的“目的性”困局,中国发展面临着“新殖民主义”、“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话语的“舆论性”窘境,中国面临着国际秩序转型对中国造成的“既定性”阻碍,中国面临着来自海洋、太空、网络等领域的“现实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中国应该明确在国际秩序重构中的角色定位与作为。中国应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动塑造者,创造性引领者和协调者,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质疑,中国在推进国际新秩序塑造中应注重软实力建构,倡导、提供新规范与新理念,中国要成为国际秩序重构的负责任大国。中国通过有所作为,甚至是大有作为、奋发有为的外交准确定位国际角色,对中国稳步推进国际新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际秩序 重塑 中国外交 定位与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6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10-11
  • 一、选题的理由10-11
  •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1-15
  • 一、关于冷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研究11-12
  • 二、关于中国国际秩序观的研究12-13
  • 三、关于中国推动国际新秩序建设的外交理论与实践的研究13-14
  • 四、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14-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15-16
  • 一、研究方法15-16
  • 二、主要内容16
  • 第二章 转型重塑中的国际秩序16-27
  • 第一节 后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新特点16-23
  • 一、世界政治多极化16-20
  • 二、经济全球化20-21
  • 三、全球问题凸显21-23
  • 第二节 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塑23-27
  • 一、新旧国际秩序23-24
  • 二、国际秩序的现状24-27
  • 第三章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秩序观的演进27-39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秩序观的变迁27-32
  •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政策的变迁27-30
  •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演进30-32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秩序观的变迁32-39
  •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变迁32-37
  •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演进37-39
  • 第四章 中国在重塑国际秩序中的指导思想和角色定位与作为39-58
  •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为指导39-42
  • 一、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立场和方法39-40
  •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能为中国外交和国际秩序转型提供方法和思想基础40-42
  • 第二节 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中国角色定位面临的矛盾与困难42-49
  • 一、中国崛起的“目的性”困局43-44
  • 二、中国发展的“舆论性”窘境44-46
  • 三、国际秩序的“既定性”阻碍46-47
  • 四、中国面临的“现实性”挑战47-49
  • 第三节 中国在国际秩序重构中的角色定位与作为49-58
  • 一、中国应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动塑造者、创造性引领者和协调者49-51
  • 二、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质疑51-52
  • 三、注重软实力建构,,倡导、提供新规范与新理念52-55
  • 四、中国要成为国际秩序重构的负责任大国55-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渡都福太郎;围绕国际秩序形成的诸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10期

2 刘杰;论国际秩序重构进程中的制度霸权[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3期

3 刘文山;新干涉主义:21世纪初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4 王涛;社会困境与国际秩序的建构——国际治理的一种阐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10期

5 阮建平;话语权与国际秩序的建构[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5期

6 宋伟;国际秩序:理论、实践与反思[J];太平洋学报;2003年02期

7 门洪华;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J];太平洋学报;2004年02期

8 ;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联合声明[J];决策探索;2005年08期

9 张东宁;于营;;论国际秩序中的文化与制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阮宗泽;从国际秩序转型看中国的和平发展[J];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公龙;;和谐世界: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和新范式[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2 郝宇彪;田春生;;俄罗斯缘何重视经济外交——基于国际秩序变革的分析[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3 孙章季;;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深媒体人 苏琦;国际秩序 寻找多极共治新契机[N];华夏时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安峥 张全;2012年,国际秩序如何应势而变[N];解放日报;2012年

3 杜平 新加坡《联合早报》;国际秩序进入“后西方时代”[N];世界报;2008年

4 杨子岩;武力毁了国际秩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5 ;二战胜利成果不容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必须维护[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徐龙第;欧美协调与国际秩序[N];光明日报;2010年

7 执笔记者 包尔文 邵进 陈静 采访记者 陈济朋 张川石 冉维 刘恺 宋成锋 骆s

本文编号:771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71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8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