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视阈下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5:3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视阈下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老龄化 养老 农村 社会保障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农村老龄人口爆发式增长。2015年我国农村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1.72亿,占总人口的百分之12.1。预计到2025年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的数量也在增多,农村的老人健康状况堪忧,大多数老人都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同时农村地区面临着老龄化和少子化交织的问题。我国目前生育率约为1.5,低于中等和高收入国家,养老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隐忧。“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矛盾凸显,另外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不配套、政策措施碎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养老产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老有所养”是每个人对未来老年生活的共同期许。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怎样解决、解决程度和效率如何,就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等一系列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它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它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本文在国内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总结农村养老问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置于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对中国农村养老进行系统剖析与研究,具体分析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以及出现的困境,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困境的新思路和新方案。木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指出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背景以及阐述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我们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并对国内外研究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分类,对全文基本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对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当代价值做了重点阐述。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并对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根据我国农村养老出现的困境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五部分针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困境从各个方面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 农村 社会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D422.6;D66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14-15
  • 1.4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15-17
  • 2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阐释17-23
  • 2.1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产生的条件17-18
  • 2.1.1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7
  • 2.1.2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产生的阶级条件17-18
  • 2.2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18-20
  • 2.2.1 社会保障的前提是生产力的发展18-19
  • 2.2.2 社会保障的首要对象是弱势群体19
  • 2.2.3 社会保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9-20
  • 2.3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当代理论价值20-23
  • 2.3.1 国家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20
  • 2.3.2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保障的价值取向20-21
  • 2.3.3 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是社会保障的内在要求21
  • 2.3.4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保障追求的最终目标21-23
  • 3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困境23-28
  • 3.1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23-26
  • 3.1.1 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程23-25
  • 3.1.2 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25-26
  • 3.2 我国农村养老困境26-28
  • 3.2.1 农村养老制度困境26
  • 3.2.2 农村物质生活困境26-27
  • 3.2.3 农村老人精神慰藉困境27-28
  • 4 我国农村养老困境原因探析28-33
  • 4.1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完善28-29
  • 4.1.1 管理体制不健全28
  • 4.1.2 立法滞后28-29
  • 4.1.3 农民社会保险意识欠缺29
  • 4.2 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29-31
  • 4.2.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9-30
  • 4.2.2 土地养老功能的弱化30-31
  • 4.3 农村老人缺乏心理慰藉的原因31-33
  • 4.3.1 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转变31
  • 4.3.2 农村劳动力转移31
  • 4.3.3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31-33
  • 5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下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路径33-42
  • 5.1 坚持党和政府在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33-35
  • 5.1.1 坚持党执政为民、公平正义的执政理念33-34
  • 5.1.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34-35
  • 5.2 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35-38
  • 5.2.1 注重养老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35
  • 5.2.2 建立完整公平的法律法规35-36
  • 5.2.3 强化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36-38
  • 5.3 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养老提供物质保障38-39
  • 5.3.1 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38
  • 5.3.2 以土地换发展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38-39
  • 5.4 重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39-42
  • 5.4.1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继续倡导家庭养老39-40
  • 5.4.2 注重农村地区“硬件”建设和“软件”组织相结合40-42
  • 6 结语42-44
  • 6.1 主要结论42
  • 6.2 前景和展望42-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7-48


本文编号:772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72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9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