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03 22:3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社会发展 启示


【摘要】: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占据主导地位,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纷纷确立,同时大工业革命还使得这些国家从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并开创了世界历史。与社会制度相适应,人类社会历史逐渐由地域性的历史发展转向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在以生产力、分工和交往为根本动力的前提下,促进世界普遍性交往,资本的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出现,使得以往的那种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封闭自守,自给自足的状态,逐渐被全面的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及相互渗透所代替,每个国家的发展需要都依赖于世界整体化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在正确审视和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特征,批判吸收西方历史哲学、古典经济学等相关思想上形成的。当今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经济全球化全面深入,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交往加速,经济交流合作、政治对话合作、文化相互交流日益凸显。全球化发展要求各国家各民族正确把握形势,认清趋势,积极参与全球化并在其中实现自身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系统地阐明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实质、趋势和必然结果,这对于后继马克思主义者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科学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相关研究,普遍探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本文在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行再认识。本文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形成出发,论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动力、实质、趋势和必然结果;挖掘其理论特征,同时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相结合;探讨其方法论意义及现实启示,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该理论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重点梳理了该理论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特质。对其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揭示了生产力、分工和交往是根本动力,资本的扩张是实质,全球化是趋势,共产主义是必然结果。第四部分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入研究,找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启示及现实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社会发展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D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一、研究背景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1-16
  • 一、国内研究现状11-15
  • 二、国外研究现状15-16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16
  • 一、研究思路16
  • 二、研究方法16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6-18
  • 一、创新点16-17
  • 二、不足之处17-18
  • 第一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18-25
  • 第一节 时代背景18-21
  • 一、航线的开拓和地理大发现18-19
  •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推动19-20
  • 三、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20-21
  • 第二节 理论来源21-25
  • 一、西方早期的世界历史观念21-22
  • 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22-23
  • 三、古典经济学思想23-25
  •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25-33
  • 第一节 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25-31
  • 一、生产力、分工和交往是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25-27
  • 二、资本的扩张和市场的开拓是世界历史的实质27-28
  • 三、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总体趋势28-29
  • 四、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必然结果29-31
  • 第二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特征31-33
  • 一、整体性31
  • 二、历史性31-32
  • 三、人文性32-33
  • 第三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33-43
  • 第一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启示33-36
  • 一、以辩证思维审视全球化发展33-34
  • 二、以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认识国家跨越式发展34-35
  • 三、以“两个价值”的统一衡量社会发展程度35-36
  • 第二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启示36-43
  • 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36-37
  • 二、扩大普遍性世界交往,,拓宽参与全球化渠道37-39
  • 三、拓展开阔的全球化视野,掌握趋利避害的参与艺术39-40
  • 四、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谋求自身跨越式发展40-41
  • 五、注重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1
  • 六、积极倡导共建和谐世界,致力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斌,岳新凤;从世界历史理论看“中国特色”[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06期

2 何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02期

3 赵全洲;世界历史理论视野的全球化与文化[J];世纪桥;2003年01期

4 刘明合;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人的全面发展[J];理论探讨;2004年03期

5 刘勇;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3期

6 张艳涛;;世界历史理论观照下的能力建设思想[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陈士兵;;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尹彩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许卫中;刘海滨;陈红;;试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2期

10 余金成;薛新国;;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代诠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海香;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宫敬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N];光明日报;2000年

3 董欣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招明;从“世界历史”到“全球化”[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刘丽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西方主流派的全球化理论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丽惠;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任春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5 谭姝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关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杜秀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辽宁大学;2011年

7 张彪;世界历史理论的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靳蕊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兰州大学;2012年

9 石怀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10 曹克朴;论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87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87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4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