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1:08

  本文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历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生态文明思想 发展历程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断拉进。现如今,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风险与挑战,所以人类必须正确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基础性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作过一系列经典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各种生态问题,历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切实考虑自身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作出一系列的策划与部署,统筹兼顾,将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写入了基本国策里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宏观思想,首次定义了生态文明,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五位一体”总布局始终。这些发展成果构成了既洋溢着时代精神,同时又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从来都是党和国家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内容就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的生态环境发展史。本文就是在相关文献和材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探讨。本论文一方面对本论文议题的理论渊源进行探究与分析,追溯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则谈到了目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遭遇的生态治理全球化和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这两个方面的现实基础。然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本文就建国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思想史发展而言,将建国以来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进行明确的叙述,对其进行一个系统、深入的整合,形成全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指导思想,从中归纳出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并对其重大意义进行了积极探讨,形成全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为中国的发展与繁荣奠定强大的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生态文明思想 发展历程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A8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8-11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方法13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3-15
  • 第2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15-22
  • 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15-18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15-17
  • 2.1.2 前苏联的生态思想17-18
  • 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基础18-22
  • 2.2.1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18-19
  • 2.2.2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所面临的严峻形势19-22
  • 第3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22-38
  • 3.1 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22-26
  • 3.1.1 对自然的充分认识22-23
  • 3.1.2 在实践中改造自然23-26
  • 3.2 人与环境协调发展26-29
  • 3.2.1 经济与环境要协调发展26-27
  • 3.2.2 控制人口数量27
  • 3.2.3 重视科教,,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建设27-28
  • 3.2.4 环境保护法治化28-29
  • 3.3 可持续发展29-31
  • 3.3.1 科教兴国,提高人口素质29-30
  • 3.3.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0-31
  • 3.3.3 防治环境污染,推动环境保护法治化建设31
  • 3.4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生态文明31-34
  • 3.4.1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31-32
  • 3.4.2 建设两型社会32
  • 3.4.3 五位一体,建设生态文明32-34
  • 3.5 绿色发展理念34-38
  • 3.5.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5
  • 3.5.2 生态环境的双重属性:生产力属性和公共产品属性35
  • 3.5.3 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后盾——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35-36
  • 3.5.4 绿色发展理念36-38
  • 第4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38-44
  • 4.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38-40
  • 4.1.1 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38
  • 4.1.2 发展观:经济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38-39
  • 4.1.3 文明观:正确认识生态文明与其余四大文明的关系39-40
  • 4.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40-44
  • 4.2.1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40
  • 4.2.2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40-41
  • 4.2.3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41-42
  • 4.2.4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客观体现42-43
  • 4.2.5 对解决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有重大借鉴意义43-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2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7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9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10 王玉芹;刘磊;胡爱荣;;浅谈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吴巨培;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元莉;贵阳市生态文明评价与实施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23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23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4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