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融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7-09-19 07:11
本文关键词:论中西融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明末清初的东学西传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前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综观四百年来中西学会通与融合史,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其中国化进程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转换,转换方式是通过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改造中国固有的民族哲学,然后融汇成一种指导中国社会实践的新的理论形态。而今,这种转换的进程并没有终止,而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随着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而进步。展望未来,我们务必要秉持"文化自信",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以适应于中国社会实践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理论的需求。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中西融通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上海市高校高峰高原哲学学科建设计划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阈下‘中西马’哲学的互动与主流研究”(项目批准号:13AZD022)
【分类号】:D61
【正文快照】: 在中国历史上,以儒释道为主干的中国传统哲学与基督教的东方教派(景教)在唐代便开始了接触,但这种接触在中国几经中断,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中西学之间真正交流并相互影响是在明朝嘉靖以后,本文的论述即从此时开始。一、四百年来中西学之间的会通与融合1.鸦片战争以前中西学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宁娜;廖红霞;;科学发展观的传统哲学根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3期
2 张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02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880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8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