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沙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全球交流开放程度增加,中国以城乡二元结构为主体飞速发展经济,不断加快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而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了相应产业链的规模,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民放弃在家务农,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但是由于历史政策及地理区域原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期,偏重于经济发展和GDP的快速提高,其他相关措施及政策相对滞后,造成了巨大的城乡壁垒。加上受务工工资偏低、户籍政策不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条件苛刻、城市生活费用高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民外出务工时被迫无奈把年幼的子女留下,交由老家的父母或其他亲人朋友代为照顾,“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就此产生。我国农村向城市的人口大流动已持续30余年,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2.6亿,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本文以沙县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做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展开调研,剖析沙县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真实情况。调查中发现,沙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虽然生活条件较好,但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表现及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综合分析后,提出了包括国家、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四个方面需要改革的措施,从而改善现今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让他们能在更好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沙县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22.6;D669.5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本项目的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0
- 1.3 研究方法10
- (1) 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10
- (2) 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10
- (3) 归纳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0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0-11
- 1.5 文献综述11-13
- 1.5.1 儿童成长的相关理论研究11-12
- 1.5.2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12-13
- 1.6 沙县发展概述13-14
- 1.7 本章小结14-15
- 2. 沙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15-25
- 2.1 沙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15-16
- 2.2 沙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状况16-20
- 2.2.1 父母双方外出比例高16-17
- 2.2.2 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远17-18
- 2.2.3 父母外出持续时间长18-19
- 2.2.4 父母与留守孩沟通少19-20
- 2.3 沙县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状况20-23
- 2.3.1 单亲监护21-22
- 2.3.2 上代监护22-23
- 2.3.3 隔代监护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3. 沙县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5-43
- 3.1 生活问题25-29
- 3.1.1 养成懒惰的不良习惯25-26
- 3.1.2 闲暇时间分配不科学26-27
- 3.1.3 日常生活作息不规律27-28
- 3.1.4 零花钱使用没有节制28-29
- 3.2 学习问题29-34
- 3.2.1 学习成绩不理想29-30
- 3.2.2 学习习惯差30-31
- 3.2.3 态度不端正31-34
- (1) 父母错误的教育观32
- (2) 监护人监管不到位32-33
- (3) 学校关注无针对性33-34
- 3.3 心理问题34-36
- 3.3.1 单亲监护的留守孩35
- 3.3.2 上代监护的留守孩35
- 3.3.3 隔代监护的留守孩35-36
- 3.4 安全问题36-39
- 3.4.1 性侵36-37
- 3.4.2 校车37
- 3.4.3 上、下学37-39
- 3.4.4 食品39
- 3.4.5 其他39
- 3.5 品行问题39-42
- 3.5.1 犯罪率高40-41
- 3.5.2 沉迷网游41-42
- 3.5.3 行为不当42
- 3.6 本章小结42-43
- 4. 对策建议43-48
- 4.1 家庭方面43-44
- (1) 加强与儿童之间的交流43
- (2) 及时与学校老师的沟通43-44
- (3) 缩短与孩子分离的时间44
- (4) 提高对孩子的监管意识44
- 4.2 学校方面44-45
- 4.3 国家方面45-47
- (1) 教育体制45-46
- (2) 发展农村经济46
- (3) 户籍改革46-47
- 4.4 社会方面47
- 4.5 本章小结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问题评述[J];青年研究;2006年03期
2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3 谢海燕;刘玖玲;;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4 顾秀莲;;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妇运;2006年12期
5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Z2期
6 ;关于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世纪行;2007年02期
7 王生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与教育问题探析[J];理论建设;2007年01期
8 张平;;泾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J];决策;2007年11期
9 张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和行为问题现状及对策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聂茂;厉雷;李华军;;农村留守儿童的悲剧:少年杀人犯[J];乡镇论坛;2008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3 胡振民;;关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戴洪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广西自治区龙州县调研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5 寇冬泉;谭菊放;;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7 刘玉连;;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形态与发展困境[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廖杰;;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生活形态调查及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王双桂;;让留守的天空不再孤独——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活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戴娟;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实际问题[N];重庆日报;2007年
2 关威 王贵江 记者 秀霞;团省委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3 吴晶晶;我国将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N];今日信息报;2006年
4 何聪 盛若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N];人民日报;2007年
5 杨文;我省部署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N];山西日报;2007年
6 曾曦;江西出现农村留守儿童进城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本报记者 宋智慧;联合“会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N];湘潭日报;2007年
8 王高峰;市妇联发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倡议[N];新乡日报;2007年
9 记者 廖焕兵 通讯员 郭剑峰;开展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活动[N];益阳日报;2007年
10 苏银海邋夏吉春;河南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N];人民公安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纪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3 杨文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晓萍;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曼曼;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邵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思考[D];云南大学;2012年
8 王焕霞;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曾祥文;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李蔚波;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2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8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