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5:03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 风险社会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 理论和实践创新


【摘要】:当代中国己经出现风险社会的诸多症候。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阐发的基本维度之一,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立足于理性和价值的统一,对资本主义制度深刻探究,科学阐明实践活动的二重性是风险社会形成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风险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历史是风险社会形成的经济社会条件,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超越风险社会的根本出路。在风险愈发明显的当代世界,国外风险社会理论以反思现代性为逻辑基点,从制度主义、文化主义、现实主义视角分析了风险社会的制度化风险、风险文化、个体化风险特征,提出后现代秩序的制度建设以及亚政治来超越风险社会。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风险防范与应对,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导,风险社会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风险全球化的世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国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借鉴国外风险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各类风险的形态和结构,研究中国的制度和社会转型的后果和特征,开拓了改革开放风险观,树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风险观、确立了科学发展观,逐步完善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回答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国如何认识风险,怎样防范和应对风险,彰显出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的当代形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 风险社会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 理论和实践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第1章 导论8-13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8-9
  • 1.2 研究现状综述9-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第2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的理论基础13-22
  •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风险的深刻思想13-17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风险问题的论述13-15
  • 2.1.2 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的基本内涵15-17
  • 2.2 风险社会理论的认知维度17-20
  • 2.2.1 制度主义视角:全球一体化与制度化风险17-18
  • 2.2.2 文化主义视角:风险文化与不确定个体18-19
  • 2.2.3 现实主义视角:生态政治与协商民主19-20
  • 2.3 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与风险社会理论的契合点20-22
  • 2.3.1 探究风险的逻辑起点:反思现代性20-21
  • 2.3.2 探究风险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21-22
  • 第3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的进程22-36
  • 3.1 改革开放风险观22-27
  • 3.1.1 对于改革开放的风险判断22-23
  • 3.1.2 防范改革开放风险的方针原则23-24
  • 3.1.3 应对改革开放风险的策略24-27
  •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风险观27-29
  • 3.2.1 治理整顿,有序调控27-28
  • 3.2.2 深化改革,防范两极分化28
  • 3.2.3 科学判定新的社会阶层28-29
  • 3.3 科学发展观的风险针对性29-32
  • 3.3.1 针对片面化发展风险30
  • 3.3.2 针对非协调发展风险30-31
  • 3.3.3 针对生态环境风险31-32
  • 3.4 总体国家安全观32-36
  • 3.4.1 国家安全治理新格局32-33
  • 3.4.2 公共安全的终极价值33-34
  • 3.4.3 内外兼顾的整体布局34-36
  • 第4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6-43
  • 4.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的理论价值36-40
  • 4.1.1 把握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风险特质36-37
  • 4.1.2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37-38
  • 4.1.3 注重总结抵御风险的经验教训38-40
  • 4.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的实践意义40-43
  • 4.2.1 妥善处理现代化发展与风险的关系40-41
  • 4.2.2 坚持科学发展,,化解发展与风险矛盾41
  • 4.2.3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治理现代风险新路径41-43
  • 结束语43-44
  • 主要参考文献44-47
  •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47-48
  • 后记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恩明;;风险社会理论相关研究文献概述[J];探求;2008年01期

2 熊炎;;风险社会理论与超越风险社会应急管理研究范式变革[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何小勇;;试论风险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意蕴[J];兰州学刊;2009年10期

4 李谧;唐伟;;当代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述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其科学内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任春雷;;浅议风险社会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评价[J];前沿;2012年15期

7 崔德华;;风险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凤宇;;风险社会理论与政治再造[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5期

9 周战超;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引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3期

10 杨雪冬;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婷;;从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看阶级结构变迁[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雄;;风险社会理论的意义及对当前中国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政策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3 王卫城;;城市中的风险—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探讨[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夏少敏;;风险社会的环境法[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薛晓源;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研究(下)[N];学习时报;2008年

2 郗卫东;我们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媒体人 柳五;“风险社会”与社会救助体制建构[N];东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曹苏红;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寻求理论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德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2 钱亚梅;风险社会的责任担当问题[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瑞昌;风险 知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5年

5 袁初明;发展风险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荣;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煜;科学技术与风险社会的内生性关系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焦虹凯;风险社会语境下刑法的理性应对[D];甘肃政法学院;2016年

4 何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6年

5 陈治国;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丹;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夏少辉;挑战与应答: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D];苏州大学;2010年

8 闫少洁;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赵晖;重建现代性: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文涛;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福岛核事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3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83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6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