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当代美国郊区生活方式及其对郊区家庭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8 04:23

  本文关键词:当代美国郊区生活方式及其对郊区家庭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 郊区生活方式 郊区家庭 中产阶级


【摘要】: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郊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始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郊区化,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二战后,美国郊区化达到高潮,至今郊区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仍然是与城市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美国人民所普遍向往的生活方式。因此,美国郊区化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并形成了大量与郊区化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战后以来美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技术创新为郊区化的推进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在全社会普遍向往郊区田园生活的推动下和英国田园城市运动的影响之下,房地产商适时地把握住开发郊区住宅的时机,中产阶级则因其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捷足先登。郊区已成为美国最典型的空间结构。由于国内外学者对战后美国郊区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结论,因而对郊区化的讨论和研究依然在继续。 在美国,中产阶级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归类。二战后的美国城市历史,是郊区化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过程,1970年美国郊区人口首次超过了市区人口,中产阶级向郊区涌进促进了郊区的超前发展,正是他们的集聚使郊区产生了更强的中产阶级凝聚力,吸引了更多追求优越生活质量和优美生活环境的中产阶级,逐渐地,“郊区”似乎开始等同于“中产阶级”,享受郊区生活成为成功人士的外部象征,郊区成为中产阶级向往的最理想的居住地。 美国的郊区化给郊区生活带来了重要影响,无论从生活状态还是意识形态,对儿童和妇女的家庭地位,甚至休闲方式都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郊区化有力地推动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其最大的受益者是郊区及其居民,其次非城市地区的小城镇。但郊区的发展以牺牲城市中心区及以资源巨大消耗为代价的,后发展的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应予回避这种负面影响。可以说这样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客观正确的去看待这种影响。
【关键词】:美国 郊区生活方式 郊区家庭 中产阶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771.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0
  • 一、当代美国人口郊区化10-16
  • (一) 当代美国人口郊区化原因10-14
  • 1、技术力量的保证10-11
  • 2、政府政策的推动11-12
  • 3、价值取向的促进12-13
  • 4、房地产商的介入13-14
  • (二) 当代美国人口郊区化进程14-16
  • 1、战后初期至 50-60 年代,,郊区爆炸式发展阶段14
  • 2、70 年代后郊区化时代14-16
  • 二、战后美国郊区的特点和生活方式16-24
  • (一) 郊区家庭居住模式16-17
  • (二) 郊区的通勤与就业17-18
  • (三) 郊区中产阶级的价值取向18-21
  • (四) 郊区政治的相对独立性21
  • (五) 郊区的多功能性21-22
  • (六) 郊区的安全性22
  • (七) 郊区的低密度性22-24
  • 三、郊区生活方式对郊区家庭的影响24-31
  • (一) 妇女在郊区家庭中的角色地位24-26
  • (二) 郊区家庭中的儿童26-27
  • (三) 郊区家庭的业余生活27-29
  • 1、郊区的新型邻里关系27-28
  • 2、郊区的娱乐和购物28-29
  • (四) 郊区家庭结构的异质化29-31
  • 结语31-33
  • 参考文献33-37
  • 后记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美国城市史研究概述[J];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01期

2 孙群郎;美国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大都市革命”[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1期

3 孙群郎;美国大都市区生态组织结构的形成及其成因[J];世界历史;2000年02期

4 王旭;;20世纪后半期美国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趋同现象及其理论意义[J];世界历史;2006年05期

5 李青,傅颖;美国家庭问题的历史考察[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杨艳萍;浅析美国城郊化及其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梁茂信;当代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困境[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8 王旭;对美国大都市区化历史地位的再认识[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9 孙群郎;郊区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J];美国研究;1999年03期

10 王旭;大都市区化:本世纪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J];美国研究;1998年04期



本文编号:1052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052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