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政策对苏联解体的影响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25 15:28
本文关键词: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政策对苏联解体的影响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苏联解体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戈尔巴乔夫
【摘要】:苏联解体是20世纪的轰动事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大曲折,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倒退和重大挫折。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对于苏联解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前,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就问题成堆,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政策却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总体上可以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政策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至1986年,是第一阶段。在就职演讲中,戈尔巴乔夫强调“一切为了人的幸福”,苏联的意识形态开始松动。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他强调要进行彻底改革、恢复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公开性原则。苏共二十七大上,戈尔巴乔夫的报告集中阐述改革设想,强调全人类价值观,企图从根本上触动原有意识形态。之后,意识形态领域改革开始突破宪法限制,党章被不断调整,而经济和社会问题却有增无减。该阶段是戈尔巴乔夫主导的改革战略的酝酿和试验时期,经济改革的失败与反思让戈尔巴乔夫开始提出“新思维”。1987年至1989年,是第二阶段。在苏共一月全会的报告中,戈尔巴乔夫将改革不及预期的根源归结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严重缺陷,号召最大限度的公开性;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报告中又强调,要实行深刻的变革,最充分地揭示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改革重点在于民主化、公开性、政治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政策。他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多次使用“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号召建立全民国家、全民党。苏共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将改革的方向转向政治体制改革,追求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1989年召开的苏联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本身是对苏联政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尝试,却怂恿了分裂苏联的力量。该阶段,戈尔巴乔夫全身心推行“新思维”各项政策,使苏联党内和国内意识形态思想发生剧烈震动,苏共的威信不断下降,党员的数量不断减少,日益趋近崩溃的边缘。1990年至1991年,是第三阶段。苏共二十八大正式确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行动纲领,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标志着苏共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废除宪法第六条,意味着苏共主动放弃对苏联政治的核心领导权。至此,苏共的性质、阶级基础、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执政地位和组织原则被根本性地改变了。“8·19事件”不过是苏联内部的垂死挣扎,不足以改变历史结局。苏联国内的民族危机、自由化思潮和民族分立主义在各加盟共和国内愈演愈烈,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意识形态政策导致的恶果逐步显现,一系列试图挽救苏联大厦于将倾的作为都没能起到预期效果,苏联被无声地肢解了。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苏联意识形态领导权旁落削弱了苏共的政治控制力;“历史虚无主义”扰乱了苏共和苏联人民的思想;“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损害了苏共的合法性基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加速了苏联解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应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时期,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体制,合理引领和管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具,加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导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多措并举、与时俱进地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提供充足的“正能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苏联解体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戈尔巴乔夫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5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第一节 选题背景10-11
- 第二节 选题意义11-12
- 第三节 研究综述12-22
- 一 国内研究综述13-17
- 二 俄罗斯学界研究综述17-18
- 三 西方学界研究综述18-20
- 四 意识形态视角相关文献述评20-22
- 第四节 研究方法22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22-24
- 第二章 戈尔巴乔夫执政前的意识形态状况24-38
- 第一节 列宁时期24-29
- 第二节 斯大林时期29-31
- 第三节 赫鲁晓夫时期31-33
- 第四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33-36
- 第五节 本章小结36-38
- 第三章 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政策38-60
- 第一节 前期改革(1985-1986)39-46
- 一 四月全会前后41-43
- 二 二十七大前后43-46
- 第二节 新思维(1987-1990)46-55
- 一 一月全会46-48
- 二 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报告48-49
- 三 《改革与新思维》49-51
- 四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51-53
- 五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53-55
- 第三节 剧变与危机(1990-1991)55-60
- 一 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56-58
- 二 “8·19”事件前后58-60
- 第四章 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政策对苏联解体的影响60-79
- 第一节 意识形态领导权旁落削弱了苏共的政治控制力60-65
- 第二节 “历史虚无主义”扰乱了苏共和苏联人民的思想65-69
- 第三节 “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损害了苏共的合法性基础69-74
- 第四节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加速了苏联解体74-79
- 第五章 苏联解体的启示79-87
- 第一节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80-81
- 第二节 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体制81-82
- 第三节 合理引领和管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具82-84
- 第四节 加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导的文化软实力建设84-87
- 参考文献87-9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8-99
- 致谢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彼得·施魏策尔;美国是怎样搞垮苏联的?[J];领导文萃;2001年10期
2 大卫·科兹;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01期
3 赵强;;舆论失控:苏联解体的催化剂[J];求是;2010年21期
4 陶吕;;苏联宇宙火箭上天[J];国际问题研究;1959年S2期
5 俞灏东;;苏联进入有计划征服宇宙空间的新时期[J];国际问题研究;1959年07期
6 肖彬;;苏联和菲律宾改善关系的前景[J];南洋问题资料;1973年01期
7 肖彬;;苏联有关东南亚问题著作的书目介绍[J];南洋问题资料;1973年01期
8 唐纳德·扎戈里亚;周世S,
本文编号:1094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09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