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村运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韩国新村运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摘要】:韩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新村运动实践,一举摆脱贫穷和落后,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特别是在新村运动中将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国家的伦理道德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了勤勉、自助和协作的基本精神,最终是新村运动由官方推动转变为农民的自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宝贵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新村运动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五项要求,坚持从实际实地出发、因地制宜,切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缩小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韩国新村运动 经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分类号】:D731.26;D422.6
【正文快照】: 上世纪70年代初韩国为了解决工农业比例失调和缓解城乡差距扩大引发的社会矛盾,实行了旨在缩小城乡、工农、区域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缓和社会矛盾的新村运动。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韩国步入到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引起联合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维斌;;韩国新村运动评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于恒魁;王玉兰;;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尚九宾;崔琴;;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福州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4 刘清敏;;关键是让农民成为主体——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J];求是;2006年22期
5 ;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做法[J];党建研究;2006年12期
6 朴昌根;;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简析[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4期
7 毕明波;;纵论韩国新村运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8 姜爱林;陈海秋;;韩国新村运动基本理论体系研究论纲: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J];高校社科动态;2007年01期
9 杨俊基;;对韩国新村运动的“三个有感”[J];当代贵州;2009年05期
10 高秉雄;陈国申;;韩国新村运动的“冷”思考[J];江汉论坛;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文华;;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搞好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2 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影响[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张玉华;刘东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德喜;;超越之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敏;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N];大连日报;2006年
2 胡世前 韩国首尔大学行政大学院;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治理原理对中国是否适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张晓群;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N];农民日报;2005年
4 杨志华;韩国新村运动研讨会在京举行[N];农民日报;2007年
5 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又有新进展[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同江;予民实惠谋实效[N];德州日报;2008年
7 李飞;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见习记者 王世玲;借鉴韩国新村运动:4万亿打造中国新农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本报记者 胡敏;农民:参与者和分享者[N];四川日报;2006年
10 王平;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原来是教育[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锐锐;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薇;韩国新村运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元元;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启示浅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黎;韩国新村运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俞治;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邢景冉;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一帆;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4年
6 王冬武;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启示[D];延边大学;2007年
7 宋志远;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的启示[D];烟台大学;2013年
8 涂波;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海荣;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青岛大学;2006年
10 李莹;关于吉林市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的思考[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7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12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