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阿富汗战争时代”阿富汗国家治理前景:国家认同视角下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后阿富汗战争时代”阿富汗国家治理前景:国家认同视角下的分析
【摘要】:国家认同是指现代民族国家的个体成员所具备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对国家的忠诚,是民族国家政治体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国家认同建构则是表示现代民族国家大力推动国家公共权威建立,使国家的个体成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民的措施和过程的现代政治概念。经过近13年的"反恐战争",美国及其联军于2014年年底撤离阿富汗。阿富汗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但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仍制约着"后阿富汗战争时代"的阿富汗国家治理活动:中央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构建困难重重、安全力量保障国内社会稳定的前景堪忧、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是遥遥无期。上述一系列因素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成为制约阿富汗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认同的建构对维护阿富汗各民族和谐的民族关系,缓解国内对抗与冲突,营造有序稳定的国内环境,并为阿富汗国家利益的最终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家认同视角分析"后阿富汗战争时代"阿富汗的国家治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判转型期阿富汗的发展趋势。
【分类号】:D737.2
【正文快照】: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6月22日宣布美军将于2014年年底从阿富汗撤离,这也宣告美军持续了近13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告一段落。美国及其联军从阿富汗撤军也成为2014年的国际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美军撤离阿富汗后将减少对该国安全力量和经济援助等方面的投人,这无疑会对刚有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宁骚;论民族国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2 刘泓;;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民族学视野中的阿富汗国家重建[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3 张家飞;查云亮;;阿富汗政治重建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鹏旭;;民族主义与西欧民族国家建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2 陈真波;;缅甸独立运动中缅、孟两族关系演变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3年01期
3 张丽娟;;复杂现代性视域中阿富汗国家认同危机的治理[J];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教学与研究;2014年03期
4 敖福军;;对民族国家理论的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3期
5 刘永刚;;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民族国家——民族政治学视野下的现代国家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4期
6 张晨怡;;种族、国民与民族——辛亥革命时期三种民族主义话语辨析[J];明清论丛;2011年00期
7 于春洋;李瑞君;;论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8 于春江;于春洋;;论后发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以民族国家及其构建为视角[J];理论月刊;2013年04期
9 于春洋;;论原生形态民族国家建构模式——基于西欧初创民族国家历史建构的考察[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10 承凤凤;;关于民族国家概念的再认识[J];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默海;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叶本乾;生成与重构: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农村基层政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辉;苏丹内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王华;民族影像与现代化加冕礼[D];复旦大学;2010年
8 刘永刚;基层政治变迁中的权威、自主与制度[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于春洋;民族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张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权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坤;动员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闫伟;论民族主义与阿富汗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交往[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亮;论政治精英在尼日利亚民族国家构建中的社会角色(1960-2000年)[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雁;论教育的国家化趋势[D];河南大学;2001年
5 黄建华;人权视野中的当代民族主义[D];新疆大学;2008年
6 刘佳;试析孙中山国族主义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崔雪莲;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同文;浅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市民阶层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石忠祥;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沈萌;民国以来宪法文本中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思想”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永红;阿富汗局势及其影响[J];国际观察;1996年06期
2 傅小强;卡尔扎伊其人及其面临的执政难题[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2011年04期
2 朱秀红;张斌;;试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对边疆稳定的意义——以新疆为例[J];民族论坛;2011年22期
3 寇新华;王帆;帕尔哈提;;提升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4 张建军;李乐;;论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J];前沿;2013年07期
5 刘洁;;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读《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J];中国投资;2013年06期
6 门洪华;;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7 涂敏霞;王建佶;萧婉玲;谢美玲;;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J];青年探索;2014年02期
8 李强;;通过社会建设推进国家认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05期
9 吉红立;;关于国家认同建构问题的理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年14期
10 ;21世纪好书榜[J];书城;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轩;湘西进城务工苗族农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马海莉;西藏地区藏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5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6 夏宁波;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中的农民国家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子愿;新中国的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实现(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魏新;中华民族共同利益视角下台海两岸国家认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宝林;我国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培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闫苗;云南藏区藏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7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18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