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苏联亡党亡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兼答左凤荣教授
本文关键词: 苏联剧变 “大清洗” 戈尔巴乔夫 主要原因 出处:《探索与争鸣》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本指导,站在苏联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人类进步事业的立场上,依据大量而翔实的史料,依据对亲历这场事变的前苏共领导人、俄罗斯各界人士以及普通民众的访谈,全面剖析并深刻阐释了苏联亡党亡国这一20世纪人类遭遇的最重大的历史悲剧。左凤荣在其商榷文章中对本片的所有批评和指责都不能成立。
[Abstract]:"20 years of sacrifice to the dead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Russians are telling the story" taking Marxism-Leninism as the fundamental guide and standing on the standpoint of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Soviet working class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working peopl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and the cause of human progress,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and accurate historical data, and interviews with former Soviet Communist Party leaders,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Russia, and ordinary people who have personally witnessed the inciden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e great historical tragedy of the Soviet Union's perishing party and nation in 20th century. All the criticism and criticism made by Zuo Fengrong on this film in his discussion article cannot be justifie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分类号】:D751.2;K5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恩远;苏联“三十年代大清洗”人数考[J];历史研究;2002年05期
2 张树华;王文娥;;对撒切尔夫人1991年在美国休斯敦演讲的查证[J];红旗文稿;2010年23期
3 马岩;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03期
4 左凤荣;;片面解读苏联教训的又一“力作”——评《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J];探索与争鸣;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建;刘俐莉;;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王立新;人民利益代表的蜕变——苏联共产党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教训与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韩志斌;伊拉克重建中的美国优势和挑战[J];阿拉伯世界;2003年05期
4 倪玉;;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0期
5 刘曙光;;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新视角——评廖小平新著《代际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代际维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王洪波;;社群主义思想的历史探究和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谢芳;王学锋;;论家庭消费的伦理原则[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4期
8 李明伟;;小鬼当家:电视传播与电视时代的社会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成团英;;杨善洲精神实质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陈杨;;对苏共意识形态嬗变的回顾与反思[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学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与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品性[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梦阳;;后现代发展观的内容及其意义[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雷琳;胡燕;;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得失[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4 张传鹤;;前苏联和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者们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苏联解体十七年祭[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东建;;解构、整合与重建——大众传媒时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雪峰;苏联劳改营史研究(1918-1960年)[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喻文德;责任原则: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金珊;生存游戏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佳丽;“有效需求”与“适度需求”[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范玲;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冬梅;中共八大对党内民主的贡献及其时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玉琛;普世价值的理性诉求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张静静;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s,
本文编号:1552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55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