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培育比照集团行为的方式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 比照集团行为 文化输出 软实力 出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比照集团行为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以西方文化为荣、向往和追求西方社会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现象。西方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影响力,在发展中国家的学术精英、文化生产者、学校学生、社会青少年等多个群体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培育比照集团行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趋势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分析西方国家培育比照集团行为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我们探求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智慧与措施。
[Abstract]:Group behavior is a form of behavior and social phenomenon exist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is proud of western culture, yearning for and pursuing western socie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own national interests and cultural influence, Western countries are academic eli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ultural producers, school students, social youth and other groups have adopted various ways to foster comparable group behavior. It has a wide and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ultural trends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analysis of the ways and means in which Western countries cultivate the behavior of the group in contrast will help us to explore and maintain the cultur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wisdom and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文化产业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1CZX07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9YJC710017) 河北省高校科学研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河北省文化软实力的要素、理念与发展途径研究”(项目编号:SKYQ2011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新天;;2007:软实力建设的标志年[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吴伟兴;;从软实力角度看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8年09期
3 林逢春;;另一种崛起力量:软实力——评唐晋的《大国崛起》[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7年05期
4 汤伟;;和谐中国国家形象:原则与政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俞新天;;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6 韩源;;部分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3·14”事件剖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5期
7 李国振;;在对外交往中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2010年11期
8 刘渝梅;;软实力与中非关系的发展[J];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9 罗森;;印度软实力初探——论印度发展软实力的优势与劣势[J];亚非纵横;2011年05期
10 舒锐锋;雷才丽;;日本动漫外交的思考与借鉴[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杨鲁慧;;和谐世界:中国对外战略的新视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焦世新;;新中国60年软实力功能的战略变迁[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陈剑;;论建设“人文北京”[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赵念渝;;话语信息转换的案例分析和国家“软实力”[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高旭红;徐tk;;和谐世界思想指导下的外交软实力建设研究[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7 祝鸣;;试析“中国援助威胁论”——中国对外援助的外部压力与挑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周尚文;郝宇青;;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Philip Karp;;中国的发展经验:可资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之要点(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冯秀文;;论威权政体在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生、演变、及其历史作用——兼析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体发展的螺旋规律[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慧中;美国的“软”与“硬”[N];人民日报;2007年
2 何小龙;省政协委员呼吁尽快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N];江淮时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 必娴;“离岸平衡手战略”的中国之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波;以人性化政策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倪迅;全国政协委员谈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着眼点[N];光明日报;2008年
6 学诚;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阮宗泽;软实力与硬实力[N];人民日报;2004年
8 张佳;软实力蕴含硬道理[N];团结报;2008年
9 王珍;“金砖四国”外长会晤体现新趋势[N];解放日报;2008年
10 裴远颖;2005年:中国外交有声有色[N];解放军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尹斌;后冷战时代欧盟的中东政策与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周厚虎;中美软实力战略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张东;人权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张东宁;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林峰;对外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3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单绍萍;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5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曹东;中国对非洲软实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瑾;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丛峥;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软实力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金湛清;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软实力建设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陶嘉嘉;试析软实力在提升加拿大在美国家形象的体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552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55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