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及其局限

发布时间:2018-04-13 07:04

  本文选题:列宁 + 民族自决 ; 参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作为一个适应时代要求,以反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以民主形式独立自主决定是否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或加入其它民族国家和民族融合为基本价值导向的理论,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时代价值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但是,由于民族自决理论的时代局限、不自洽性、不周延性、辩证法阙如等局限的存在,使其族际整合效用的延续性不足,由革命理论向执政理论转型的有效性降低,适用范围大受局限,实践成本和政治风险大大增加。克服民族国家理论的局限,是保证和谐政治文化构建、促进多民族国家建构和民族融合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
[Abstract]:As a basic value-oriented theor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oppose national oppression and class oppression, to independently decide whether to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nation-state or to join other nation-states and ethnic integration in the form of democracy,The epoch value of Lenin's theory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has been proved by history.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heory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such a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imes, inconsistency, inconsistency, lack of dialectics and other limitations, the continuity of its inter-ethnic integration effectivenes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evolutionary theory to governing theory is reduced.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s greatly limited, and the practical costs and political risks are greatly increased.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heory of nation-state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politic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ethnic country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基金】:2011年度贵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自主招标课题重点项目《列宁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政治心理与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BZZ015)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和谐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YJA8100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A821.6;D562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莉;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王浩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6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7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黄宇;;论列宁主义党内民主观的中共早期实践及现实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10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联璧;俄罗斯民族关系理论和政策的变化[J];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01期

2 В·И·科兹洛夫;王苗;;民族共同体的分类[J];民族译丛;1984年03期

3 何俊芳;;2002年俄罗斯联邦的民族状况[J];世界民族;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淼;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论列宁民族平等的法制观及对我国之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7期

2 张文红,陈媚林;关于列宁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理解[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S1期

3 孙玉健;;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及其当代政治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陈波;边塞;;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及其人权意义[J];理论月刊;2006年01期

5 石勇;;试析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关于国家建构形式的思想[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学习列宁於关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理论——纪念列宁诞辰九十周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年02期

7 徐善广;略论我国目前处在哪一社会阶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8 刘恒飞;怎样理解列宁讲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佚铭;经济文化发展愈落后 社会主义建设愈困难——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部分论述谈起[J];人文杂志;1981年01期

10 袁征;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对资改造[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金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人的全面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修倜;;论列宁的喜剧美学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潘宁;;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述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金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人的素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辉;;列宁与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斗争——兼论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道路之比较[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熊乐兰;詹真荣;;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研究[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侯风云;徐冰;;列宁建党学说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的体现[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8 孙应帅;;毛泽东对列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继承与发展[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9 吴健;;第十五讲 《帝国主义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10 张磊;;列宁论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永全;“我们热爱列宁的心情没有变”[N];光明日报;2001年

2 张慕良;对列宁民主集中制的重新审视告诉我们什么[N];学习时报;2008年

3 闻一;尾声:“战时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N];学习时报;2009年

4 黄晓辉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列宁改组廉政机构的设想及其当代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中央编译局 李京洲;新版《列宁全集》译校的重要一环[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朱同广;列宁把“科社”划在“观点”之列[N];学习时报;2002年

7 林振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党的先进性的论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8 吴敏 燕北京大学哲学系;第二届列宁学论坛:切入列宁哲学思想在当代的生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郭立新;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N];检察日报;2004年

10 北剑;列宁创办《火星报》[N];中国档案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顾玉兰;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蓉;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庚靖;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林怀艺;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建设的考察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易重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9 秦正为;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梅松伟;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政;列宁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扎拉嘎夫;列宁关于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晓青;《进一步,,退两步》中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芸;列宁《帝国主义论》中金融资本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5 唐洋;浅论列宁的旧知识分子政策[D];吉林大学;2004年

6 徐伟杰;列宁与毛泽东学习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晓宁;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及其启示[D];渤海大学;2012年

8 陈利霞;列宁政治教育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谭和平;论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公开性原则[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萍;论列宁宗教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3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43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