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选举民主的困局与出路——以泰国看守政府为例
本文选题:民主 + 选举民主 ; 参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选举民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维护政权合法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培育公民民主能力等功能。然而,在泰国,由于政治传统因素之影响,选举民主缺乏法治保障,造成了"赢家通吃"的局面,致使少数派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其功能受到严重制约。协商民主有助于破解选举民主之困局,弥补选举民主之不足,是当下泰国政局走出困局的可能出路。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 electoral democracy has the functions of maintaining the legitimacy of political power,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afeguarding the basic rights of citizens and cultivating the democratic ability of citizens. However, in Thailan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factors, electoral democracy lacks the guarantee of the rule of law, which results in the situation of "winner taking all", which results in the minority interests not being effectively protected and its function seriously restricted. Deliberative democracy helps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electoral democracy and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electoral democracy, which is the possible way out of the current Thai political situation.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73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民主选举与社会分裂——东亚民主转型国家与地区的政治与政局[J];当代亚太;2012年02期
2 陈建荣;;2011年大选之后的泰国[J];东南亚研究;2012年02期
3 梅宁华;;破除“民主迷思”[J];红旗文稿;2009年01期
4 任一雄;泰国的选举及其民主化进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傅雪蓓;;参与民主: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面向——以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之融合现象为观察对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龙晟;黄杰;;泰国宪法法院的法治角色[J];河北法学;2014年01期
7 陈红升;;泰国政治乱局新趋向[J];当代世界;2014年01期
8 程同顺;张国军;;民主的回归——从选举民主到过程民主[J];探索;2012年01期
9 张锡镇;;泰国政治动荡的原因及未来政局走向[J];亚非纵横;2010年04期
10 唐晓;;论“泰国式民主”的困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歌;;宪政视野下的政府法治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于江;雅典民主制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吴小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吴小建;;城中村改造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及均衡策略的实现——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赵泽洪;张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9 丁隆;郭雅娟;;伊拉克战后政治发展的三个纬度[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5期
10 肖晖;;论公开性是现代判决理由的本质特征[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勇;;服务型政府若干问题考量——基于后工业化不确定性治理的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苏忠林;岳奇;刘三;;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基于回应性理念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傅贤国;;司法裁判吸纳民意机制之建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敏;;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麦佶妍;;民主执政: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光;石顺科;;从政治学视角看公民科学素质与民主政治[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西方“民主制行政”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易承志;;电子政务建设与上海大都市政府信息化治理:绩效、问题与推进路径[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4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关晓铭;财产权利的政治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董石桃;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姗;推进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余友前;我国政府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湘蓉;电力产业政府管制体制变迁及改革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纪新光;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实现途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黎莉;信息屏障与农村社会稳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邓丽萍;完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严文波;论党的十七大在扩大党内民主上的新贡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宁;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民主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等文;刘彤;;西方学者视域中的协商民主:理念、价值与限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金钟范;论韩国迁都之区域均衡发展政策涵义[J];东北亚论坛;2004年02期
3 曹云华;民主不是万应灵丹——评菲律宾和印尼的总统直选[J];东南亚研究;2005年03期
4 张锡镇;;泰国民主政治的怪圈[J];东南亚研究;2009年03期
5 周方冶;;泰国政治权力结构调整的动力、路径与困境[J];东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6 龙晟;;论泰国宪政文化的特性[J];河北法学;2009年12期
7 焦德武;;试论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马燕冰;;泰国政治乱局的根源及其发展趋势[J];和平与发展;2010年04期
9 宋永华;;试论宪法法院的宪法地位——以韩国为例[J];金陵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10 许可;东南亚国家的腐败与经济发展[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艺东;;谁更为民主:协商民主抑或选举民主[J];人大研究;2008年09期
2 陈军;;协商民主背景下的选举制度完善[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3 王洪树;;协商民主的复兴:民主政治的现代反思[J];求实;2007年03期
4 孙照红;;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的双轨民主模式[J];唯实;2007年07期
5 郑历兰;;用世界眼光审视重新定位的协商民主[J];唯实;2007年Z1期
6 张红国;;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7 张红国;;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吴雨欣;;选举民主问题国内研究现状述评[J];行政论坛;2011年02期
9 张丽;姚山;徐鹏;;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大连理工大学开展“公推直选”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10 徐振光;;选举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路径[J];人大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圣明;;抽样民主与选举民主的结合——一种新型的基层民主形式[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陈庆云;;方法论视角: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孙力;;选举与协商的政治价值考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4 齐卫平;陈朋;;协商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沟通机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王江燕;;多党合作与协商民主[A];交流·研讨·谈心——从无党派人士关注的理论问题谈起[C];2009年
7 庄聪生;;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献生;吴茜;;坚持、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肖存良;;中国政党制度的成长——新中国政党制度60年发展脉络[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夏立安;;拉丁美洲政治司法化现象剖析(草稿)[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雪冬;推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发展[N];陕西日报;2009年
2 张卓明 华东政法大学;“超越”选举民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蔚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促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互动[N];湘声报;2009年
4 市委党校 祝丽生;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N];绍兴日报;2010年
5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课题组;对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关系的认识[N];北京日报;2008年
6 爱瑞克·J·霍布斯鲍姆(Eric J.Hobsbawm);民主扩张这种极端危险的想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7 陈家刚;协商民主是不是民主的一种形式[N];解放日报;2006年
8 王邦佐 浦兴祖 周锦尉 袁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两种形式研究(摘要)[N];联合时报;2007年
9 陈小莹 汪生科 范利祥 张凤安;政协新步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谭用发;扩大选举民主的一个重要保证[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雨欣;选举民主的有效性与有限性[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国军;选举民主的困境及其超越[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家飞;中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互动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2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建华;决策民主与当代中国决策权力结构的变革[D];吉林大学;2012年
4 沈隽;论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候选人的产生程序[D];复旦大学;2010年
5 周吉恩;协商民主研究—理论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伟;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宿婷婷;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家琪;论香港立法会功能组别制度的完善[D];广东商学院;2011年
9 王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魏玮;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协商民主[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91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9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