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罗斯总统与议会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试论俄罗斯总统与议会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总统与议会的关系本质上是立法、执行权力机关之间分权和制衡的关系。俄罗斯1993 年宪法颁布后 总统和议会关系发生了质变,由议会制下的两权关系转变为总统制下两权 地位不平等、权力配置不平衡的关系。 全文除导言外共分五部分。 第一章,俄罗斯总统与议会关系的演化。从1988年苏联开始政治体制改革起,国家政 治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先由“立行合一”的苏维埃制转变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后 又引进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权力重心也跟着两次发生转移。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也相应地 发生了转变。在大变革的过程中,俄罗斯政权日益崛起,并最终走向独立。从1992年开始, 俄罗斯逐渐出现总统与议会双重政权并存的局面。总统派以文攻武斗相配合的方式结束了 两权并立,并制定了权力结构向总统一方倾斜的新宪法。1994~1999年,手握重权的叶利 钦总统与越来越左倾的议会在新的宪法框架内就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量。叶利钦辞职后, 普京时代来临,总统与议会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迹象,议会与总统合作的可能性较之叶利 钦时代大大增强。 第二章,俄罗斯总统与议会关系的基本特点及其实质。根据新宪法颁布后1994~1999 年俄罗斯总统与议会关系发展演变的情况,我们可以从理论角度挖掘出俄总统与议会关系 的两个本质特征,主要从政权结构和执行权力机关内部结构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我们发观 新生的俄罗斯政治制度存在严重的机制缺陷,主要表现为总统在权力配置方面处于超级垄 断地位,俄政权结构内部缺乏对总统权力的制约机制,执行权力机关内部缺乏分权,导致 总统、政府权责不明,总统-政府-议会的权力三角中总统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第三章,,制约叶利钦总统与议会关系的若干因素。回顾俄罗斯总统与议会关系的演变 历程,我们发现叶利钦总统在与议会斗争中取得了绝大多数的胜利,而议会无论在新宪法 颁布前还是颁布后,在与总统的权力之争中几乎一直扮演弱者的角色,始终在监督、制约 总统权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五个:宪法、俄政治力量对比的 变化、危机时期权威主义思想的社会认同、历史传统、叶利钦的个人因素。 第四章,俄总统与议会关系的影响、趋向和变数。强总统-弱议会格局对俄政治产生了 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俄政局呈现出在总统统治下恢复“秩序”的状态;消 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两大权力机关的权力失衡不利于民主机制的发育。未来俄总统与议会关 系的发展主要有六个制约因素。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普京时代总统与议会关系将可能延 续强总统-弱议会的态势。 结论:俄宪法是一部过渡时期的宪法,有诸多缺陷,亟待完善。叶利钦时代显示出权 力极度个人化的特征。叶后时代的艰巨任务就是重新调整权力配置结构即调整总统和议会 权力不制衡关系,制约权力的个人化倾向,加强制度因素的制约机制,使总统与议会关系 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总之,俄罗斯目前仍处于不稳定时期,总统与议会关系的演变,不 仅取决于有形的因素(如宪法、政治力量的对比等),还取决于一些无形的因素(如政党政 治的发展演变、总统的个性等)。看俄总统与议会关系不能仅看一时的表面现象,还要看隐 藏在背后的诸多变数,这些因素可能很快发生作用,也可能长期不会发作,而这些又和不 断变化的现实政治密切相关。
【关键词】:宪法 总统与议会关系 权力配置 制衡与失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D751.2
【目录】:
- 导言4-6
- 第一章 俄罗斯总统与议会关系的演化6-10
- 1·1 从苏维埃制向总统制的转变(1988-1991)6-7
- 1·2 克宫与白宫的对立“两个政权并存时期”(1992~1993)7-8
- 1·3 叶利钦总统与左倾议会之间的较量(1994~1999)8
- 1·4 普京总统与议会之间关系的新动向(2000年初至今)8-10
- 第二章 俄罗斯总统与议会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质10-16
- 2·1 政权结构层面10-13
- 2·2 执行权力机关层面13-16
- 第三章 制约叶利钦总统与议会关系的若干因素16-20
- 3·1 宪法因素16-17
- 3·2 俄主要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17
- 3·3 危机时期权威主义思想的社会认同17-18
- 3·4 历史传统18-19
- 3·5 叶利钦个人因素19-20
- 第四章 俄罗斯总统与议会关系的影响、趋向和变数20-27
- 4·1 积极影响20-21
- 4·2 消极影响21-22
- 4·3 影响未来总统与议会关系的若干因素22-26
- 4·4 发展趋势26-27
- 结论27-29
- 中文参考文献29-30
- 英文参考文献30-31
- 后记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潘庆颖;;比较中英“议行合一”制度[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2 秋风;;把颠倒的司法权威正过来[J];黄金时代;2010年06期
3 张广宁;唐要家;;反垄断与行业管制的体制冲突与改革路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4 盛宏文;;刑罚执行法律监督体制的完善[J];人民检察;2011年03期
5 王全宝;;制度反腐的核心在于权力配置——专访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5期
6 ;奇闻大搜查[J];人物画报;2011年14期
7 ;培养发明家和工程师的设计学校[J];黄金时代;2008年08期
8 范氏清;米良;;论越南全球化过程中中央与地方间分权下地方政权的组织和活动改革[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3期
9 ;碧云模式:“小议会”凝聚“飞人心”[J];浦东开发;2011年08期
10 ;奥斯陆之殇[J];中国海关;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胜;;浅议会计诚信环境[A];2003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辑[C];2003年
2 刘畅;;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三分”运行机制的创新思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韵曦;;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分权制衡机制的地方实践及启示——基于广东顺德的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II Ho Cho;石磊;J.M.Holden;P Puwastien;;第二届中亚地区食物成分数据会议会议纪要[A];食物营养强化营养标识及数据应用研讨会与培训班资料集[C];2003年
5 刘勇;;法官职业化的监督机制[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6 徐继敏;;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研究[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蔡红;;欧共体竞争法执行主体的权力配置研究[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肖泽晟;;公物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权力配置[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方晓波;;谈在科学授权中增强执政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苗德育;;贺信[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昊 刘云非;埃及总统有恙 中断议会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记者 杜弋鹏;北京首次提出从源头管好权力配置[N];光明日报;2011年
3 任未老;从竞拍“村官”说到“村议会”[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本报评论员;强镇扩权中让权力不“出格”[N];嘉兴日报;2011年
5 竹立家;权力配置改革是发展转型的关键[N];学习时报;2011年
6 胡会军;阳光下的权力[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郝利利;议会与新闻媒体[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黄海敏、刘翔霄;亚太议会论坛年会开幕[N];人民日报;2005年
9 靳汝柏 王子刚;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10 任彦;议会交往作用独特[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试论俄罗斯总统与议会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伟;俄罗斯联邦宪法修改与宪法危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张有凤;英国议会弹劾权的兴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洋;论议会经济民主[D];湖南大学;2005年
5 虞福生;论俄罗斯宪法防止议会多数暴政机制[D];郑州大学;2003年
6 朱广花;斗争与妥协——十七世纪英国宪政冲突解决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邵自红;议会权力监督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8 李志栋;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定位与权力配置[D];四川大学;2003年
9 王颖楠;臣民的诉求—公元13世纪晚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英国议会请愿书[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于民;在中世纪和近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俄罗斯总统与议会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9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