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系统阐述了前苏联国内多种形态的民族主义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分析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在苏联发展历史和解体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就民族主义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作用所给予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民族主义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民族主义的含义、起源、发展、演变和功能。 第二部分概述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两者的发展与沙皇俄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首先就沙皇俄国从偏安一隅的莫斯科公国发展成地跨欧亚的大帝国的历史过程进行了阐述。同时,根据沙俄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分别阐述了两者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就苏联时期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表现及其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由于沙俄政府长期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民族压迫剥削政策,因此在俄国,广大少数民族同俄罗斯族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继承了这笔沉重的历史遗产。但自斯大林开始,苏联领导人逐渐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俄罗斯民族主义非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反而依旧是损害苏联民族关系的消极因素。在苏联末期,大俄罗斯民族主
【关键词】:民族主义 苏联解体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 民族分离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751.2
【目录】:
- 导论10-11
- 第一章 民族主义概述11-19
- 第一节 民族主义的含义11-13
-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演变13-16
- 一、民族主义在西欧发源并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和北美13-14
- 二、民族主义随着欧洲国家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而传遍世界,并且催生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14-15
- 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冷战之前,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并且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15
- 四、冷战时期,在两极格局的大背景下,民族主义经历了低潮期15
- 五、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民族主义在“后冷战”时期的影响迅速扩大15-16
-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功能16-19
- 一、民族主义的积极功能16-17
- 二、民族主义的消极功能17-19
- 第二章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19-29
- 第一节 沙皇俄国的形成19-21
- 一、莫斯科公国的崛起19-20
- 二、沙皇俄国的建立与扩张20-21
- 第二节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21-27
- 一、蒙古对俄罗斯的统治时期21-23
- 二、俄罗斯时期23-27
-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反抗运动与地方民族主义的发展27-29
- 一、沙俄时期地方民族主义的性质27
- 二、沙俄时期地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27-29
- 第三章 苏联时期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29-54
- 第一节 苏联的建立和列宁对待民族主义的态度29-32
- 一、苏联的建立29-31
- 二、列宁对待民族主义的态度31-32
- 第二节 从斯大林时期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32-49
- 一、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延续32-33
- 二、斯大林与大俄罗斯民族主义33-44
- 三、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44-48
- 四、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48-49
- 第三节 苏联末期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49-54
- 一、民族本位主义的特点49-50
- 二、苏联末期产生民族本位主义的原因50-51
- 三、俄罗斯激进民主派利用民族本位主义瓦解了苏联51-54
- 第四章 苏联时期的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54-72
- 第一节 地方民族主义与民族分离主义的区别54-56
- 一、本质上的区别54-55
- 二、表现形式上上的区别55
- 三、对待二者态度上的区别55-56
- 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地方民族主义56-64
- 一、地方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56-60
- 二、地方民族主义的表现与苏联解体60-64
- 第三节 苏联时期的民族分离主义64-72
- 一、诱发民族分离主义的因素64-67
- 二、民族分离主义的高涨67-72
-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72-88
- 第一节 民族主义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72-76
- 一、民族主义与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关系72-74
- 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与对民族关系超前认识之间的关系74-75
- 三、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和混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75
- 四、民族主义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关系75-76
- 第二节 若干启示76-88
- 一、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扩张性有可能再度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予以高度警惕76-79
- 二、警惕民族分裂活动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79-81
- 三、警惕大民族主义对民族关系的影响81-82
- 四、正确对待地方民族主义82-84
- 五、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使其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是解决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关键84-86
- 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探索解决本国的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86-88
- 结语88-89
- 参考文献89-94
- 附录1 有关问题大事记94-117
- 附录2 原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简况一览表117-119
- 附录3 原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地图119-120
- 附录4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关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州争端示意图120-121
- 后记121-12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22-123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映宣;;克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作好少数民族地区司法工作的必要条件[J];人民司法;1958年14期
2 杨申;;大俄罗斯主义与戈尔巴乔夫——学习列宁有关论述一得[J];日本学论坛;1992年02期
3 张永蓬;地方民族主义与肯尼亚多党大选——以1992年和1997年肯尼亚多党大选为例[J];世界民族;2002年06期
4 张永蓬,曹雪梅;肯尼亚政党的地方民族主义背景[J];西亚非洲;2002年02期
5 朱玲;;苏联解体后 谁安抚了俄罗斯[J];人民论坛;2006年24期
6 陈文学;;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J];国际政治研究;1992年04期
7 祝黄河;前苏联究竟为何解体[J];社会主义研究;1993年03期
8 于维佳;;苏联解体后各国新货币简介[J];俄罗斯文艺;1993年02期
9 郑异凡;俄共纲领论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J];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27期
10 张宏志;剧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J];党的文献;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文莲;;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评析苏联解体[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秦龙;;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钟哲明;;苏联解体话根由[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4 李慎明;;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5 张永蓬;;肯尼亚多党制启动中的地方民族主义因素[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6 刘书林;;正确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7 吴非;;苏联解体与媒体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崔熳;;苏联解体后俄语变化的趋势[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四期)[C];1997年
9 赵洁;;苏联解体后政论语言的“对话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王建新;;关于苏联解体的再思考[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举玺 丁毅 ;苏联,离现实越来越远[N];南方周末;2006年
2 于福坚;大国之殇:苏联解体背后的民族主义因素(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陈之骅;我与苏联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米克哈伊·巴拉巴诺瓦 《莫斯科防务简报》总编 本报特约编译 柴志廷;军事独立发展路漫长[N];世界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微;探索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王一江 长江商学院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卡尔森学院教授;短暂的辉煌[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宏伟;王蒙的青春祭[N];中国邮政报;2006年
8 戴文权;大西洋上响起“集结号”[N];科技日报;2008年
9 本报专稿 司项宇;俄经济遭重创“梅普”关系恶化[N];世界报;2009年
10 冯昭;破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密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鹤梅;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刘玉宝;早期苏联核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栗献忠;大俄罗斯主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苗正达;俄罗斯社会变迁中的宪政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6 海芬蕾;苏联模式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莉;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汪金国;现代中亚社会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03年
9 王振海;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宗教政策及其影响(1985-199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庆平;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伟;论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毕玉芳;中国共产党对苏联解体教训的认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江名;苏联解体原因的国际政治学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薇薇;全球化视角中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韩丹;论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走势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飞;苏共党内特权阶层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叶峻岭;苏联解体的美国因素及其深刻教训[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炎;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命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刘晓林;美苏石油战略对苏联解体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孙授宾;苏联解体的外交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