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帕斯(PATH)在中国的项目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帕斯(PATH)在中国的项目发展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腾飞,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今,国际非营利组织的逐步进入,正推动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已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民政、社区、环保、公益、慈善、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在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对话和合作的平台。从1978年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国际非营利组织进入了中国,从刚开始从事以扶贫、技术援助的项目为主,到目前为止的合作领域已经包括了社会发展、经济合作和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各个方面。国际非营利组织以自身独立的运作体系,管理方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逐渐壮大,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国际非营利组织合作也促进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不断成长与壮大。 如何从战略上考虑非营利组织的长远发展问题,如何利用机会,减少威胁,使非营利组织能够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作出新的贡献。对一个非营利组织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而成功的战略管理可以使一个组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迎接这些机遇挑战。 本文通过战略管理中最重要的概念与方法,基于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基本过程的战略决策模型,对国际非营利组织-帕斯(PATH)在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帕斯(PATH)在中国今后的五年中应建立更加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既要符合帕斯(PATH)在全球未来20年制定的使命:“世界在这里创新,确保健康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又要考虑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所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借鉴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通过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及战略管理研究,尝试创新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及战略管理的理论,在分析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着重对非营利组织帕斯(PATH)的中国发展环境、内外部的环境分析、在中国的主要能力分析以及帕斯(PATH)在中国项目发展方向的优劣势分析对帕斯(PATH)在中国未来五年内的发展制定了战略发展方向。并对帕斯(PATH)的重点发展项目的战略管理机制的构建做了深入的研究,为帕斯(PATH)在中国发展的重点项目制定了战略原则和构建流程。最后为其重点项目的战略管理实施做出了战略监测和评估。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战略管理 帕斯(PATH)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2;D56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第二章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14-21
- 2.1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14-15
- 2.1.1 战略管理研究14
- 2.1.2 战略管理基本模式14-15
- 2.2 战略制定:形势分析与经营战略15-16
- 2.2.1 形势(SWOT)分析15-16
- 2.2.2 评价使命与目标16
- 2.3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16-20
- 2.3.1 非营利组织定义16-18
- 2.3.2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18
- 2.3.3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18-19
- 2.3.4 如何制定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19-20
- 2.4 国际非营利组织策略20-21
- 第三章 帕斯(PATH)在全球的发展战略研究(2010-2015)21-30
- 3.1 国际非营利组织—帕斯(PATH)简介21-22
- 3.2 帕斯(PATH)在全球的任务22-23
- 3.3 帕斯(PATH)2010年至2015年全球战略管理研究23-30
- 3.3.1 帕斯(PATH)制定战略的原则23-26
- 3.3.2 帕斯(PATH)的价值分析26
- 3.3.3 帕斯(PATH)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26-27
- 3.3.4 未来五年内帕斯(PATH)在全球设定的重点发展战略27
- 3.3.5 加快与更多项目的参与27-30
- 第四章 帕斯(PATH)在中国发展的战略分析30-43
- 4.1 帕斯在全球的内外部环境分析30-32
- 4.1.1 外部环境分析30-31
- 4.1.2 内部环境分析31-32
- 4.2 帕斯(PATH)在中国的发展环境32
- 4.3 帕斯(PATH)在中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32-34
- 4.3.1 帕斯(PATH)在中国的外部因素33
- 4.3.2 帕斯(PATH)在中国的内部因素33-34
- 4.4 帕斯(PATH)在中国发展项目的优劣势分析34-36
- 4.4.1 优势34-35
- 4.4.2 劣势35-36
- 4.5 帕斯(PATH)在中国的内部合作机会分析36
- 4.6 倡导政策与交流36
- 4.7 对于帕斯(PATH)项目发展的关键挑战与机遇36-37
- 4.7.1 关键挑战36
- 4.7.2 机会36-37
- 4.8 帕斯(PATH)在中国的战略分析37-39
- 4.8.1 项目发展模式37
- 4.8.2 帕斯(PATH)在中国的项目合作内容37-38
- 4.8.3 中国的战略制定(2010-2015)38-39
- 4.9 帕斯(PATH)在中国的项目推广39-40
- 4.9.1 脑疫苗39-40
- 4.9.2 传染病40
- 4.9.3 女性健康40
- 4.10 帕斯(PATH)在中国的资金来源与人员安排40-43
- 4.10.1 帕斯(PATH)在中国的资金来源40-42
- 4.10.2 帕斯(PATH)在中国的人员安排(2011-2015)42-43
- 第五章 2010年至2015年帕斯(PATH)在中国项目规划43-57
- 5.1 在中国的项目分布43-48
- 5.1.1 适应进行中并待于开发新项目的战略43-46
- 5.1.2 适应保持目前发展情况46-47
- 5.1.3 需要进攻新市场的项目47-48
- 5.2 新疫苗项目发展48-50
- 5.2.1 新疫苗项目的战略分析48-49
- 5.2.2 帕斯(PATH)新型疫苗项目推广49-50
- 5.3 PATH在中国战略下的重点项目-利用创新型工具和卫生服务提供方式支持中国的结核病防治50-57
- 5.3.1 中国的结核病控制现状分析50-53
- 5.3.2 项目资金来源53
- 5.3.3 项目框架53-55
- 5.3.4 中国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项目的总目标55-56
- 5.3.5 项目的社会贡献56
- 5.3.6 帕斯(PATH)在项目中的作用56-57
- 第六章 帕斯(PATH)重点项目战略管理机制构建57-63
- 6.1 帕斯在中国发展重点项目战略原则57
- 6.2 帕斯重点项目战略管理机制的构建流程57-59
- 6.2.1 确定组织目标57-58
- 6.2.2 关于组织策略与行动方案的讨论58
- 6.2.3 监测和评估58-59
- 6.3 帕斯重点项目战略管理实施-结核病诊断技术开发项目59-63
- 6.3.1 确保项目实施需开展的活动59-60
- 6.3.2 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60-61
- 6.3.3 所设计的战略对PATH在中国的运营结果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佳;;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1年26期
2 张宁;;哈萨克斯坦的非营利组织[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08期
3 孙莉;;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其贯彻实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6期
4 韩国薇;;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维度分析及框架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9期
5 裘迅;潘丽;;社会学术团体与大学[J];科协论坛;2005年04期
6 周寰辰;;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现状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7 段军;;从对亚洲国家有关非营利组织法规的借鉴谈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法规[J];中国标准导报;2006年11期
8 丁丽;陈绍珍;;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及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9 周珍;;非营利组织网络营销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年18期
10 ;上海精浦机电加入CANopen国际专业协会[J];软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夏同水;刘正林;;非营利组织及其在中国的潜在形态[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唐钧;;科技领域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发言稿)[A];第三届海南省科技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3 项玉;;准公益类事业单位非营利化改革的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为雷;;问题与出路:转型社会中的社会福利工作研究[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文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启示[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尹亚琼;陆宁;;公共治理视角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互动关系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锐兰;刘思峰;谭振亚;;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探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林志刚;胡佳;;论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文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启示[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俊;;非营利组织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从“抗疫”看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痼疾[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刘俊海;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N];中国社会报;2002年
3 李勇;德国非营利组织(上)[N];中国社会报;2003年
4 盂延春;非营利组织也营销[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薛慧;首届海峡两岸非营利组织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召开[N];福建科技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张邢、刘文艳撰写;《深圳市经济特区非营利组织条例》有望率先出台[N];中国贸易报;2009年
7 市编办主任 张富梅;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N];长治日报;2009年
8 记者 舒迪;公益领域规范政策频频出台 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金锦萍;非营利组织如何使用赈灾善款[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周村;向非营利组织学管理[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红雨;非营利组织整体性治理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吴季钢;台湾专业型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创新管理模式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爱萍;非营利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周旭亮;非营利组织“第三次分配”的财税激励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长寿;中国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耿玮;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俊龙;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D];复旦大学;2003年
9 丁美东;非营利组织及其价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张月玲;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辉;土地管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季美;夏威夷热带冰淇淋扩展项目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炜;HQ纺织公司新疆项目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白林杰;基于不确定性的变电建设项目计划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彭东明;SJD项目设计进度协调管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雷杰欣;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D];暨南大学;2010年
7 冯浩然;ZM公司蜂胶超微乳化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红艳;治理中的合作: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赵婧余;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10 陈建勋;论环保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定位[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帕斯(PATH)在中国的项目发展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