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革命”视角下的哈萨克斯坦政权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22:09
本文关键词:“颜色革命”视角下的哈萨克斯坦政权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大选期间发生了导致政权更迭的“颜色革命”,这与此前格鲁吉亚、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形式都不相同;乌兹别克斯坦也发生了造成国内政局动荡的“安集延事件”。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巴基耶夫在2010年的“4.7”骚乱中被迫辞职,并逃到了白俄罗斯。经历过“颜色革命”的前苏联国家领导人,如乌克兰的尤先科和季莫申科在“颜色革命”后为争权夺利而忽视了国家政权建设,在2010年初总统大选中均被淘汰出局。在“颜色革命”风暴的影响下,哈萨克斯坦却在2005年成功举行了总统大选,实现了政权的平稳发展,避免了“颜色革命”的爆发;2011年哈萨克斯坦提前举行了总统大选,纳扎尔巴耶夫获得了95.5%的选举得票率,以绝对优势再次当选为该国总统,该国又成功避免了“颜色革命”的爆发。 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一样,哈萨克斯坦的政治体制还处于较不健全的阶段。然而该国从独立至今的20多年里,国内局势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社会不断发展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些问题,即当独联体国家相继爆发“颜色革命”后,哈萨克斯坦为何可以成功抵御这种“革命”。本文试图从“颜色革命”角度出发,对哈萨克斯坦国家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民主化转型进行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哈萨克斯坦成功避免“颜色革命”的原因。
【关键词】:“颜色革命” 政权建设 经济发展 外交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36.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7-8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8-10
- 3 研究框架与方法10-11
- 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11-12
- 第一章 “颜色革命”及“政权建设”关系的理论分析12-29
- 1.1 “颜色革命”的相关概念与性质12-17
- 1.1.1 街头政治和“颜色革命”的概念与性质12-15
- 1.1.2 独联体国家发生“颜色革命”原因的政治社会学分析15-17
- 1.2 政权建设的内涵及评价体系17-25
- 1.2.1 政权及相关概念的含义和功能研究17-20
- 1.2.2 国家政权建设与领导人执政能力建设研究20-25
- 1.3 政权建设在应对抗议行动上的机制评价研究25-28
- 1.4 “颜色革命”后独联体国家稳定政权的举措28-29
- 第二章 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的政权建设29-39
- 2.1 哈萨克斯坦国家政权建设的背景研究29-31
- 2.1.1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政治体制改革29-30
- 2.1.2 哈萨克斯坦独立初的政治体制改革30-31
- 2.2 哈萨克斯坦国家政权建设的现状31-39
- 第三章 政权建设之与吉国“颜色革命”的对比向度分析39-64
- 3.1 经济基础:两国独立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39-50
- 3.1.1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39-45
- 3.1.2 哈萨克斯坦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45-50
- 3.2 两国部族问题比较研究50-55
- 3.3 两国对国内反对派及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态度55-59
- 3.4 哈国领导人的个人魅力研究59-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0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向红;杨恕;;社会运动理论视角下的“颜色革命”[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2期
2 包毅;;简析中亚国家政治转型中的部族政治文化因素[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5期
3 杨雷;;论哈萨克斯坦三玉兹的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1期
4 赵华胜;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浪潮的成因分析[J];国际观察;2005年03期
5 陈玉荣;“颜色革命”与美俄角逐独联体[J];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04期
6 王高峰;;哈萨克斯坦大选与“颜色革命”的未来趋势[J];国际展望;2006年02期
7 张宁;;哈萨克斯坦的非营利组织[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08期
8 李立凡;;“颜色革命”后西方非政府组织在独联体国家的发展演变[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颜色革命”视角下的哈萨克斯坦政权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