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4 00:04
新加坡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华人,是中国之外唯一华族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中国人移居新加坡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中国人居住在新加坡的明确历史记载。移居新加坡的中国人虽然大都是目不识丁的底下层民众,但由于他们自幼生长在儒家文化这个大环境之下,因而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使得他们在移居新加坡之后,仍然保持了儒家的许多行为规范,从而将儒家文化传统也带到了新加坡。因而可以说,儒家文化在新加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受到当地马来文化的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多少产生一些变异现象,峇峇文化的出现可谓是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互相融合的结果。峇峇文化在十九世纪中叶渐成雏形,二十世纪初渐趋完备,而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由于受新加坡建国政策的影响,开始迅速地走向末落。研究峇峇文化形成及其快速消失的经过和原因,相信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清朝在新加坡设置领事以后,在历任领事的努力之下,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其中,以左秉隆和黄遵宪两位驻新领事的功绩最大。之前,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基本上是处在一种低层次的自然自发状态,而...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有利条件及其困难
第二章 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伊始
一、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
二、新加坡的地理、文化环境
三、新加坡华人移民简史
四、儒家思想在新加坡传播的肇始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儒家文化在南洋的变异:峇峇文化
一、峇峇产生的原因
二、峇峇的文化特征
三、峇峇(文化)的现状及其前景
第四章 清朝驻新加坡领事对传播儒家文化的贡献
一、清朝设立驻新加坡领事馆的意义
二、左秉隆的贡献
三、黄遵宪的贡献
第五章 林文庆的儒学思想及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一、林文庆生平简介
二、林文庆的儒学思想
三、林文庆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及贡献
四、关于对林文庆的评价问题
第六章 儒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宗教辩论﹡
一、导火索--“以赛亚”事件
二、参与辩论的双方代表及其辩论的焦点
第七章 1899—1911 年的新马孔教复兴运动
一、运动的时代背景
二、运动的先声—第一次推广华语运动(1895—1907)
三、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及其组织机构
1. 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2. 运动的组织机构
四、孔教复兴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
1、运动的第一个阶段
2、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第八章 儒家文化传播组织
一、南洋孔教会(实得力孔教会)
二、新加坡儒学研究会
三、新加坡儒学会
四、其它与儒学有关的学术团体组织
第九章 儒家文化的南洋悲歌——南洋大学的建立(儒家文化的巅峰之举)
一、南大成立的时代背景
二、风雨南大路――南洋大学的创办经过
第十章 李光耀的文化认同及其政治取向
一、李光耀的文化认同感
二、李光耀的政治取向
三、李光耀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
第十一章 儒家文化的回光返照之举
一、开设儒家伦理课程的时代背景
二、儒家伦理课程之先天不足
三、“群儒会狮城”及其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四、儒家伦理课程的正式实施
五、儒家伦理课程的终结
六、对儒家伦理课程之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096657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有利条件及其困难
第二章 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伊始
一、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
二、新加坡的地理、文化环境
三、新加坡华人移民简史
四、儒家思想在新加坡传播的肇始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儒家文化在南洋的变异:峇峇文化
一、峇峇产生的原因
二、峇峇的文化特征
三、峇峇(文化)的现状及其前景
第四章 清朝驻新加坡领事对传播儒家文化的贡献
一、清朝设立驻新加坡领事馆的意义
二、左秉隆的贡献
三、黄遵宪的贡献
第五章 林文庆的儒学思想及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一、林文庆生平简介
二、林文庆的儒学思想
三、林文庆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及贡献
四、关于对林文庆的评价问题
第六章 儒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宗教辩论﹡
一、导火索--“以赛亚”事件
二、参与辩论的双方代表及其辩论的焦点
第七章 1899—1911 年的新马孔教复兴运动
一、运动的时代背景
二、运动的先声—第一次推广华语运动(1895—1907)
三、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及其组织机构
1. 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2. 运动的组织机构
四、孔教复兴运动的两个发展阶段
1、运动的第一个阶段
2、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第八章 儒家文化传播组织
一、南洋孔教会(实得力孔教会)
二、新加坡儒学研究会
三、新加坡儒学会
四、其它与儒学有关的学术团体组织
第九章 儒家文化的南洋悲歌——南洋大学的建立(儒家文化的巅峰之举)
一、南大成立的时代背景
二、风雨南大路――南洋大学的创办经过
第十章 李光耀的文化认同及其政治取向
一、李光耀的文化认同感
二、李光耀的政治取向
三、李光耀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
第十一章 儒家文化的回光返照之举
一、开设儒家伦理课程的时代背景
二、儒家伦理课程之先天不足
三、“群儒会狮城”及其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四、儒家伦理课程的正式实施
五、儒家伦理课程的终结
六、对儒家伦理课程之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096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9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