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其社会控制
发布时间:2021-07-03 18:57
新兴的网络媒体是极重要的战略阵地,对国家安全、社会人心影响巨大,网络上的意识形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政治谣言对原有的政治舆论传播秩序形成了挑战。因此网络政治谣言的社会控制对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政治谣言的案例,从理论上探讨了网络政治谣言的内涵和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网络政治谣言的分类,分析得出网络政治谣言不利于社会政治稳定,并对主流政治文化和网民的政治心理产生危害,从而进一步分析了网络政治谣言产生的原因。在准确认识网络政治谣言传播模式和传播状态的基础上,从政治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总结出了建构由法律、技术、道德等组成,再辅助以舆论和教育等手段的控制体系。本文认为对网络政治谣言进行社会控制要实施合理可行的方法手段,但是只靠单纯的控制不可能完全杜绝,最根本的方法还是优化社会政治环境,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道德素质。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民对互联网信任度打分情况分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问题的思考[J]. 马振超.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9(01)
[2]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J]. 陈远,邹晶.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1)
[3]运用传播理论,提高宣传效果——对重视“意见领袖”在传播中作用的思考[J]. 赵利.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4]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心理的嬗变与发展[J]. 刘明. 理论与改革. 2008(03)
[5]论网络政治动员[J]. 张雷,刘曙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6]网络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初探[J]. 李娟.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3)
[7]化解网络风险 实现中国政治和谐、稳定发展[J]. 洪源. 黑河学刊. 2007(04)
[8]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 张雷. 政治学研究. 2007(02)
[9]政治文明视野中的网络话语权[J]. 毛旻铮,李海涛. 南京社会科学. 2007(05)
[10]网络内容管制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J]. 宋川.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
硕士论文
[1]互联网谣言传播的控制与辟谣研究[D]. 王继先.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3159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民对互联网信任度打分情况分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问题的思考[J]. 马振超.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9(01)
[2]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J]. 陈远,邹晶.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1)
[3]运用传播理论,提高宣传效果——对重视“意见领袖”在传播中作用的思考[J]. 赵利.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4]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心理的嬗变与发展[J]. 刘明. 理论与改革. 2008(03)
[5]论网络政治动员[J]. 张雷,刘曙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6]网络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初探[J]. 李娟.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3)
[7]化解网络风险 实现中国政治和谐、稳定发展[J]. 洪源. 黑河学刊. 2007(04)
[8]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 张雷. 政治学研究. 2007(02)
[9]政治文明视野中的网络话语权[J]. 毛旻铮,李海涛. 南京社会科学. 2007(05)
[10]网络内容管制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J]. 宋川.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
硕士论文
[1]互联网谣言传播的控制与辟谣研究[D]. 王继先.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3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6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