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冷战后小泽一郎在日本政坛的角色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7-04-29 05:07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小泽一郎在日本政坛的角色和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当今日本政坛,小泽一郎是各界公认的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属于举足轻重却又大起大落的重量级政治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一直在探索日本政治改革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政坛的每一次震荡都有小泽翻云覆雨的政治手法在其中发挥作用。他的《日本改造计划》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多届日本政府影响深远;他倡导的“普通国家”的设想成为当今日本追求的目标,他主张的“官邸主导政治论”正在实现;他提出的“两党制”构想已具雏形。2007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小泽率领民主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野党成为参议院的多数派。小泽再次成为日本政坛的核心人物,他在政治上的一举一动将牵动日本政局的变化。在今年,他能否在9月份的众议院大选中带领民主党击败以麻生太郎为首相的自民党、夺取政权更值得格外关注。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日本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1993年宫泽内阁下台,自民党沦为在野党至今,日本政局一直处于分化重组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小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关注日本政治的发展,就不能忽视小泽的存在。 本论文一共分四个部分来详细分析从冷战结束至今,小泽在日本政坛上所起到的作用及扮演的角色。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冷战后日本的一系列变化,也就是本文的时代背景。通过介绍冷战后日本在经济、政治及国民政治意识方面的变化,说明日本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第二部分从政治改革、国际地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三个方面解读了小泽的《日本改造计划》。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阐述了小泽任自民党干事长时在海部内阁、宫泽内阁时的作为;“五五年体制”结束后,他作为新生党的核心人物,在细川内阁、羽田内阁时对日本的影响;成立新进党后在村山内阁所起的作用;新进党分裂后,他组建的自由党,在桥本内阁与小渊内阁时的行为;2003年小泽加入民主党,2006年当选为新党首至今在日本政坛的作用。也就是冷战后小泽在日本政坛所发挥的作用。 第四部分主要是总结小泽在日本政坛所起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他在日本“总体保守化”过程中对日本的影响。同时,对未来日本政治中小泽可能发挥的影响做出自己的判断,力求全面、客观地认识作为政治家和政客的小泽一郎。
【关键词】:小泽一郎 《日本改造计划》 日本政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7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 言8-10
  • 一、冷战后日本的变化10-15
  • (一) 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变化10-11
  • (二) 冷战后日本经济的变化11-12
  • (三) 冷战后日本国民意识的变化12-15
  • 二、解读《日本改造计划》15-19
  • 三、小泽一郎在日本政坛的角色和作用19-32
  • (一) “五五年体制”的终结者(1993 年):摧毁旧体制19-23
  • (二) 新生党与新进党的核心(1993—1996):寻求新政治空间23-28
  • (三) 自由党的创立者(1996—2003):参加联合政权28-30
  • (四) 民主党的新领袖(2003 年至今):牵制执政党30-32
  • 四、对小泽一郎的评价32-34
  • 结语34-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国清;从“贤内助”到“当家人”——小泽一郎及其政界改组战略[J];当代世界;1996年02期

2 赵博渊;;“平成之妖”小泽一郎的变脸人生[J];南风窗;2006年17期

3 钟妍;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J];日本学刊;1992年05期

4 纪廷许;社会思潮界说与日本的社会思潮[J];日本学刊;1999年03期

5 姚文礼;2l世纪初期日本安全战略调整刍议[J];日本学刊;2003年06期

6 高洪;;日本民主党党首更迭与保守政党关系新变化[J];日本学刊;2006年03期

7 朴权哲;;试析日本政党政治的稳定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05期

8 王新生;;日本:“自自合作”的潜台词[J];世界知识;1999年01期

9 李建民;;小泽一郎:几经沉浮再登前台[J];世界知识;2006年10期

10 贾群英;;再议日本谋求“正常国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小泽一郎在日本政坛的角色和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4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