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19:01
  新加坡承中华文明之血脉,汲西方文化之养分,融现代法治之精神、民主之理念,营建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阶层协同发展的“新加坡模式”,是全球首个以国家白皮书形式提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其巨大的精神动力为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持。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益激烈,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新态势,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引领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最新阐释,为处理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为协调东西方文明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本文植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需要,坚持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自觉”与“价值自信”,在深入研究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对于我国的可借鉴性基础上,精准把握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全局概貌、类型特...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研究


新加坡价值观培育研究内容覆盖情况表

新加坡,价值观,趋势表,共同价值观


图 1 新加坡价值观培育研究内容覆盖情况表研究的趋势和阶段上看,不难发现中国对新加坡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集中的时间共同价值观刚刚发表的 90 年代初,学者们对新加坡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内容、了概况式梳理。第二个较为集中的时间段是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阶段,学者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深入研判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成功本土化借鉴。具体如下图:

路线图,共同价值观,逻辑框架,新加坡


重要的时代性课题,颇具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基于新加坡共同价值,总结分析其运行特点、现实困境与发展趋势,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取其精华,充分甄别其中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方法,此为本文的创新点之四。术路线图考量上述理论框架作为本项调研的基本前提假设,我们将价值观培育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整体调研框架依照三个主体为一级维度具体展家倡导的价值观内容与价值观培育的顶层设计的认可程度、学校价值、社会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阵地作用,具体逻辑框架与调研设计的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场域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J]. 王越芬,曲长海.  科学社会主义. 2018(04)
[2]人民行动党对新加坡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分析[J]. 李江.  东南亚纵横. 2018(03)
[3]宗教去激进化:新加坡“宗教康复小组”的措施与启示[J]. 傅瑜.  东南亚研究. 2018(03)
[4]学习新加坡经验的源起、形态及反思[J]. 潘启亮,曹云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5]论李光耀的实用主义高等教育观[J]. 李玉安,贺国庆.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3)
[6]论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与认同整合[J]. 胡玉荣.  广西社会科学. 2018(04)
[7]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与道义性社会认同[J]. 江畅.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4)
[8]新加坡家庭价值观培育的经验研究[J]. 李芳,邓韵.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3)
[9]新加坡共同价值观与传统孝文化价值精神的融合[J]. 杨红梅,张想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01)
[10]新时代构筑中国精神的价值论析[J]. 黄蓉生,赵成林.  长白学刊. 2018(01)

博士论文
[1]美国社会科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D]. 李潇君.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当代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 雷蕾.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文化视域下新加坡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及启示[D]. 房慧.西北工业大学 2016
[4]政治价值与政治制度的互动:新加坡政治发展研究[D]. 李新廷.中共中央党校 2015
[5]新加坡族群多层治理结构研究[D]. 范磊.山东大学 2014
[6]构建超越种族与区域的政治共同体[D]. 李永乐.复旦大学 2007
[7]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 严春宝.北京师范大学 2007
[8]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 卢正涛.武汉大学 2003
[9]国外执政党代表机制研究[D]. 沈远新.中共中央党校 2002

硕士论文
[1]日本、韩国、新加坡国家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比较研究[D]. 孟杨.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李光耀德育观研究[D]. 王军峰.湖南农业大学 2013
[3]不只是住房—新加坡组屋政策的国家战略解读[D]. 任思权.暨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4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54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5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