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试论美国新闻媒介政治监督地位的确立

发布时间:2017-05-02 06:09

  本文关键词:试论美国新闻媒介政治监督地位的确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新闻媒介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传媒大国,美国的新闻媒介在这方面特点更加突出,承担了重要的政治行为体的功能,包括政治沟通、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参与、影响或参与政策制定和政治监督等。美国新闻媒介的政治监督功能尤其可观,主要通过监督政府官员尤其政界要人的个人行为和监督政治决策进程而发挥作用。这一有效监督地位是随着美国的政治发展逐步确立的,历史上经历的阶段主要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黑幕揭发运动”和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成熟的“调查性新闻”等。美国的新闻媒介政治监督地位的确立与美国的社会政治条件密不可分,,美国的自由民主的文化、宪法和最高法院司法判例的保障和新闻行业独立而专业的特点,共同保证了新闻媒介政治监督地位的确立和功能的有效发挥。 本文从政治学角度,基于美国社会政治发展现状,主要研究美国新闻媒体政治监督地位的确立,将通过阐述美国新闻媒介的基本政治功能,特别是政治监督功能,论证其功能发挥的有效性及其原因。
【关键词】:美国新闻媒介 政治功能 政治监督 地位确立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71.2;G219.71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9
  • 一、选题意义5-7
  • 二、研究现状7-9
  • 第一章 美国新闻媒介的政治功能9-17
  • 一、 政治沟通9-11
  • 二、 政治社会化11-12
  • 三、 促进政治参与12-14
  • 四、 影响或参与政策制定14-16
  • 五、 政治监督16-17
  • 第二章 美国新闻媒介政治监督的功能发挥和历史作用17-30
  • 一、 美国新闻媒介政治监督功能的发挥17-22
  • (一) 监督政府官员尤其政界要人的个人行为17-18
  • (二) 监督政治决策进程18-22
  • 二、 美国新闻媒介政治监督的历史作用22-30
  • (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黑幕揭发运动”23-26
  • (二)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调查性新闻”成熟26-30
  • 第三章 美国新闻媒介政治监督地位确立的原因30-48
  • 一、 自由、民主的文化传统使社会民众充分信任新闻媒介30-36
  • (一) 美国自由、民主文化传统的形成31-34
  • (二) 美国社会民众对政府权力和政府官员的认知34-36
  • 二、 美国宪法及相关司法判例成为新闻媒体自由的重要保障36-42
  • (一) 关于推翻政府的言论——“明显和现实的危险”的原则37-39
  • (二) 关于批评政府和政府官员的言论——证明“真正的恶意”39-42
  • 三、 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机制促使新闻媒体专业化42-48
  • (一) 市场经济下美国新闻媒介的运营机制42-45
  • (二) 美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特征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附件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权;政治监督:形态、功能及理论阐释[J];政治学研究;1998年04期

2 徐邦友;;合作性谏诤:中国参政党政治监督功能定位[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徐理明 ,常保国;论政治监督[J];政法论坛;1987年05期

4 王永志;;政治监督简论[J];党政论坛;2011年08期

5 陈国权;论政治监督与民主自由的实现[J];学习与探索;2000年03期

6 尹利民;完善政治监督体系遏制腐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仵凤清;尹凡;;改进和完善我国政治监督模式刍议[J];党史文苑;2007年14期

8 高贤芳;;试论多党合作中“互相监督”的效能[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瞿永玲,凤懋伦;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郭学旺;;论邓小平的政治监督思想[J];政治学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雄;;监督:中共十六大报告的关键词[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路鹃;;大众传媒时代,如何理解“媒介审判”?[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芳;;对四种新闻媒介体育报道优劣势的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许耀桐;;深化政治文明问题的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曹静;;我国现行政府监督机制问题浅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屠忠俊;;媒介的双重出售模式向四重出售模式的推广及其对媒介经营管理若干基本问题的说明[A];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黄典林;;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伟国;;试论强化新闻媒介广告监管的方法与途径[A];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之我见征文活动获奖论文选编[C];2002年

9 廖圣清;张国良;;什么是新闻:对中国新闻媒介的内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10 于佩丽;柳忠成;王昕悦;;转型期新闻媒介的价值提升[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福同 黄列;深化对我国民主监督性质的认识[N];团结报;2007年

2 尚云翔;发挥政协优势 搞好民主监督[N];协商新报;2006年

3 抚顺市政协主席 张敏;对政协民主监督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N];友报;2006年

4 福建省福州市政协主席 陈扬富;关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若干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黄正林 叶红萍 喻波连 萍乡市安源区政协;民主监督如何才能到位适度[N];光华时报;2009年

6 方德艳;政协民主监督的“软”和“硬”[N];友报;2006年

7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杜宜瑾;如何正确履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N];团结报;2007年

8 周关东 市政协委员,嘉定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监督与监督之比较[N];联合时报;2010年

9 记者 毛贺平;扎实开展人民政协民主监督[N];衢州日报;2011年

10 王善明;重视并加强互相监督[N];江淮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联平;晚清、民初及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党监督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林晖;当代中国新闻媒介的整合与改革[D];复旦大学;2003年

3 荣荣;社会问题报道与受众心理引导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侯海涛;转型期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剖析[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阳海洪;探索中国新闻史研究新范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谢静;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7 叶战备;权力制约视角下的舆论监督[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李艺;论隐性采访的法治成本[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钱海红;媒介公共关系的理念与运作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试论美国新闻媒介政治监督地位的确立[D];外交学院;2012年

2 金卢松;中国网络政治监督现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王文艳;当代中国政治监督的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莹;宪政视角下的中国公民监督[D];外交学院;2008年

5 杨阳;我国公众外交中的新闻媒介运用探讨[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杨壮;论新农村建设中新闻媒介的公共性功能及其发挥[D];中南大学;2007年

7 鞠文强;从新闻媒介视角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任翠红;新闻媒介与中国现代节庆活动的关系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9 周炳然;试论话语权与中国的新闻媒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王歆;基于新闻媒介的信访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美国新闻媒介政治监督地位的确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0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6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