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汉娜·阿伦特政治自由观述评

发布时间:2021-10-12 05:37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美籍德裔哲学家,是20世纪西方政治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阿伦特曾师从于德国著名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和雅思贝尔斯,一生阅读广泛,著作等身。受共和主义思想及存在主义哲学的熏陶,对于自由这一政治哲学的重要课题,她力倡自由与公共性的结合,并以行动与言说为主轴展开了一番精妙的阐释。由于阿伦特的政治自由观散见于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现实政治的看法中,因而有必要认真去研读她的相关著作并系统梳理她的这一重要思想。同时,阿伦特的政治自由观对于当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在系统阅读和分析阿伦特原著及二手文献的基础上,围绕政治自由这一主题,运用系统分析、文献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尝试着恢复并展现出阿伦特自由思想的原貌。首先,本文从西方思想家们对现代国家社会危机的深刻剖析入手,揭示了政治自由缺失这一现代社会的隐忧,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社会危机与当下技术时代自由主义的盛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共和的内涵实质的分析和阐述,表明了共和主义的复兴或许是寻回失落的政治自由的有益尝试,这也就系统地指出了阿伦特政治自由观形成的社会背...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问题的缘起:现代国家政治自由的缺失
    一、问题的症结:现代性的缺陷
        (一) 物欲主义对公共利益的剥夺
        (二) 工具理性对个人主体性的侵蚀
    二、解决的尝试:古典共和主义的复兴
        (一) 共和的实质内涵
        (二) 古典共和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及其对现代性的修复
第二章 阿伦特自由观的归属:哲学的还是政治的?
    一、古希腊时期的城邦与自由
    二、西方哲学传统与自由
    三、近现代以来的自由与自由意志
第三章 阿伦特政治与自由关系的具体展开
    一、自由与人的境况
        (一) 人的复多性
        (二) 人的创生性
    二、自由与公共领域
        (一)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二) 社会领域:公私界限的消失
    三、自由与行动
        (一) 劳动与制造
        (二) 行动:自由的核心
    四、自由与革命
        (一) 自由与解放
        (二) 美国革命的宪政式自由
第四章 后革命时代阿伦特构建政治自由的三个维度
    一、心性塑造:行动之勇,判断之思
    二、制度设计:平等对话下的议事会制度
    三、社会反抗:公民不服从
第五章 阿伦特政治自由观之评析
    一、政治自由观的理论价值
    二、政治自由观的问题与缺陷
    三、政治自由观的当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与政治:阿伦特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批判[J]. 谢仁生.  广西社会科学. 2015(01)
[2]阿伦特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超越[J]. 陈伟.  党政研究. 2015(01)
[3]在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阿伦特与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立足点评析[J]. 侯振武.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5)
[4]汉娜·阿伦特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J]. 潘建屯,高继国.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5]行动与自由意志:阿伦特的奥古斯丁论题[J]. 王寅丽.  世界哲学. 2014(02)
[6]超越现代性的两条道路:马克思与阿伦特[J]. 白刚.  人文杂志. 2013(01)
[7]超越解放的自由:略论阿伦特的革命观[J]. 杨明佳,宋英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8]革命与建构政治自由空间——论阿伦特的政治本体论[J]. 李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9]革命、解放与自由:阿伦特与马克思[J]. 王福生,曹广开.  东岳论丛. 2012(07)
[10]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政治自由理论比较[J]. 曾祥耿.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硕士论文
[1]阿伦特的积极自由观探析[D]. 黄胜楠.沈阳师范大学 2013
[2]共和中的公民德性[D]. 周萍.南京大学 2011
[3]汉娜·阿伦特自由思想的研究[D]. 白勤.西南大学 2008
[4]古典共和主义的回归与超越[D]. 胡素梅.广西师范大学 2008
[5]回归“积极生活”的政治[D]. 吕俊华.天津师范大学 2008
[6]卡夫卡与阿伦特:犹太人·异乡人·现代性[D]. 张淳.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31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31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