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政治思想研究 ——从《庄子·内篇》人物出发探析庄子政治思想
发布时间:2021-10-17 20:27
《庄子》一书中不乏丰富的寓言故事,而人物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事理。本文对《庄子·内篇》中典型人物进行了分析,借以把握庄子的宇宙观、人生观、历史观,特别是庄子的政治思想。《庄子》一书不仅记述了庄子及其后学的相当系统的自然哲学观点和独特的人生哲学思想,还具体展现了庄子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显示这是充满巧智、争斗并受“礼”或“仁义”规范的社会。所有这些,与庄子追求永恒自然和自由人生的生活观念都是格格不入的,于是引起了庄子对当时社会的激烈批评和对远古生活的无限向往。社会批判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非常珍贵的、表现人的觉醒的一种意识。伴随此,往往也有对超越于现实社会的某种理想社会的构想及其合理性、必然性的论证。 庄子齐物逍遥、宣扬无用之用的言论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庄子认为人生来具有天然自足的朴素本性,朴素本性的维护和保守是实现人自由自在生存的前提条件,而无为政治的推行则为人的朴素本性的保持和人的自由权利的保护提供了条件,并由此而规定了无为政治的终极目的。庄子对有为政治的批判,对仁义的抨击和深刻批判,揭示出现实政治对于人的自由精神的粗暴干预所导致的扭曲。因而,可以说实际上他触及到了国家与个人、政...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庄子其人其书
一、拨开历史的迷雾
二、《庄子》记述的庄周的行止
(一) 贫穷
(二) 清高
(三) 交友
(四) 诲徒
三、《庄子》一书的内容剖析
(一) 庄子的宇宙观
(二) 庄周的历史观
(三) 庄周的齐物论
(四) 庄周的逍遥游
第二章 《庄子.内篇》中所涉及的人物
一、《庄子.内篇》中历史人物行止
(一) 惠施十论
(二) 孔门师徒
(三) 颜回论道
(四) 其他历史人物
二、《庄子.内篇》中虚拟人物行止
(一) 姑射神人,至人之神
(二) 罔两问影,天根问治
(三) 社栎之梦
(四) 秦佚吊丧与治国
(五) 叔山无趾,支离疏
(六) 莫逆之交,女偶之道
第三章 庄子政治思想解读(一)
一、《庄子》中反映的社会现实
(一) 政治环境:频繁的战争和暴虐的统治
(二) 经济现象: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
(三) 社会生活:风俗人情、人众之分、学术形势
二、庄子的社会批判
(一) 无君论
(二) 无为论
(三) 返朴论
三、庄子的理想社会设计
(一) 理想社会:“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国”
(二) 理想社会的独特性:超世俗和超人类
第四章 庄子政治思想解读(二)
一、庄子社会政治思想的主要问题
(一) 顺从自然
(二) 顺民性情
(三) 君主论
(四) 平均论
二、《庄子》的政治辩证法
(一) 无为与有为
(二) 存异去同,同中有异
(三) 圣与盗、治与乱、利与害
(四) 礼义法度,应时而变
三、庄子政治思想的文化衍射
(一) 庄子后学在政治思想方面表现出的新特色
(二) 庄子政治思想在道家文化中的定位
(三) 庄子政治思想的社会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政治传统与现代公民政治[J]. 陈红太. 文史哲. 2004(01)
[2]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J]. 刘文英. 文史哲. 2003(05)
[3]论道教的洞穴信仰[J]. 姜生. 文史哲. 2003(05)
[4]亚里士多德政治逻辑的当代释义[J]. 周少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442369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庄子其人其书
一、拨开历史的迷雾
二、《庄子》记述的庄周的行止
(一) 贫穷
(二) 清高
(三) 交友
(四) 诲徒
三、《庄子》一书的内容剖析
(一) 庄子的宇宙观
(二) 庄周的历史观
(三) 庄周的齐物论
(四) 庄周的逍遥游
第二章 《庄子.内篇》中所涉及的人物
一、《庄子.内篇》中历史人物行止
(一) 惠施十论
(二) 孔门师徒
(三) 颜回论道
(四) 其他历史人物
二、《庄子.内篇》中虚拟人物行止
(一) 姑射神人,至人之神
(二) 罔两问影,天根问治
(三) 社栎之梦
(四) 秦佚吊丧与治国
(五) 叔山无趾,支离疏
(六) 莫逆之交,女偶之道
第三章 庄子政治思想解读(一)
一、《庄子》中反映的社会现实
(一) 政治环境:频繁的战争和暴虐的统治
(二) 经济现象: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
(三) 社会生活:风俗人情、人众之分、学术形势
二、庄子的社会批判
(一) 无君论
(二) 无为论
(三) 返朴论
三、庄子的理想社会设计
(一) 理想社会:“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国”
(二) 理想社会的独特性:超世俗和超人类
第四章 庄子政治思想解读(二)
一、庄子社会政治思想的主要问题
(一) 顺从自然
(二) 顺民性情
(三) 君主论
(四) 平均论
二、《庄子》的政治辩证法
(一) 无为与有为
(二) 存异去同,同中有异
(三) 圣与盗、治与乱、利与害
(四) 礼义法度,应时而变
三、庄子政治思想的文化衍射
(一) 庄子后学在政治思想方面表现出的新特色
(二) 庄子政治思想在道家文化中的定位
(三) 庄子政治思想的社会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政治传统与现代公民政治[J]. 陈红太. 文史哲. 2004(01)
[2]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J]. 刘文英. 文史哲. 2003(05)
[3]论道教的洞穴信仰[J]. 姜生. 文史哲. 2003(05)
[4]亚里士多德政治逻辑的当代释义[J]. 周少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442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4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