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逻辑:责任视角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10-22 05:05
先秦儒家思想的生命力和延续性根源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于人的深切认知和关怀,着力解决个人与社会如何和谐相处这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因此对于当今法治的建构和探索具有重大意义。先秦儒家的政治模式是由责任意识主导的,这种模式以情感为基础,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由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亲情则是所有情感的原点,社会关系就是将亲情依着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逐渐扩及他人,并以此为纽带形成人际关系网状结构,作为“仁政”的社会治理就是要培养并维护这种社会关系。本文以《论语》、《孟子》和《荀子》为基础文本,结合现有对于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文献,从责任的视角探寻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逻辑。本文以“己—家—国”的逻辑思路为主线,分别从孔孟荀三者的思想展开叙述,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分别着手,对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文献研究状况予以综述,明晰现有文献的研究方向和推进思路,并对现有文献研究状况做一简单分析进而指出本文的研究定位。第二部分论述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基础,即积极向善的人性观。对人性的认知和预设是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前提,先秦儒家思想家对于人性的认知虽各有...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综述: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研究视角
(一)海外汉学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人性论
2.政道论
3.治道论
(三)分析与评价
二、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基础:向善的人性预设
(一)孔子:对习言性
(二)孟子:即心言性
1.人性本善
2.人性平等
(三)荀子:对心言性
1.人性本恶
2.人性向善
三、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君子的人格理想
(一)孔子:仁礼相待
1.修己自省
2.学礼以立
(二)孟子:修心养性
1.扩充善端
2.尊己自爱
(三)荀子:化性起伪
1.养欲化性
2.养心以诚
四、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培育:适宜的人际关系
(一)孔子:仁者爱人
1.一贯忠恕
2.克己复礼
(二)孟子:居仁由义
1.恻隐之心
2.重义轻利
(三)荀子:群居合一
1.处仁以义
2.行义以礼
五、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实现:民本的社会治理
(一)孔子:施政为民
1.君礼臣忠
2.先富后教
(二)孟子:民贵君轻
1.保民而王
2.王道仁政
(三)荀子:立君为民
1.君舟民水
2.王者之政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利政治与责任政治[J]. 谢文郁. 文史哲. 2016(01)
[2]论先秦儒家的王道理想[J]. 杨明. 伦理学研究. 2015(06)
[3]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特色——以《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和《论道者》对先秦儒家的论述为中心[J]. 何仁富.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2)
[4]“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义——孟子民本之学的政治哲学阐释[J]. 林存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5]儒家责任伦理的内涵及当代价值[J]. 计志宏. 创新. 2013(06)
[6]先秦儒家“道德的政治”之价值理想及其当代意义[J]. 荆雨,魏书胜. 政治学研究. 2013(05)
[7]个人权利是必须的吗?——一种儒家的视角[J]. 克雷格·K·伊哈拉,张娟芳. 江汉论坛. 2013(06)
[8]基本直覺與普遍共識——孟子思想與人權[J]. 華藹仁,梁濤,朱璐. 国学学刊. 2013(01)
[9]先秦儒家视阈下的“人”[J]. 叶鹏煌. 北方法学. 2013(02)
[10]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J]. 孔祥安. 学术探索. 2013(02)
博士论文
[1]先秦儒家礼治思想研究[D]. 郭胜团.吉林大学 2015
[2]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D]. 吴建国.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荀子伦理思想研究[D]. 王楷.北京大学 2008
[4]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 张杰.武汉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50439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综述: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研究视角
(一)海外汉学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人性论
2.政道论
3.治道论
(三)分析与评价
二、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基础:向善的人性预设
(一)孔子:对习言性
(二)孟子:即心言性
1.人性本善
2.人性平等
(三)荀子:对心言性
1.人性本恶
2.人性向善
三、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君子的人格理想
(一)孔子:仁礼相待
1.修己自省
2.学礼以立
(二)孟子:修心养性
1.扩充善端
2.尊己自爱
(三)荀子:化性起伪
1.养欲化性
2.养心以诚
四、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培育:适宜的人际关系
(一)孔子:仁者爱人
1.一贯忠恕
2.克己复礼
(二)孟子:居仁由义
1.恻隐之心
2.重义轻利
(三)荀子:群居合一
1.处仁以义
2.行义以礼
五、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实现:民本的社会治理
(一)孔子:施政为民
1.君礼臣忠
2.先富后教
(二)孟子:民贵君轻
1.保民而王
2.王道仁政
(三)荀子:立君为民
1.君舟民水
2.王者之政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利政治与责任政治[J]. 谢文郁. 文史哲. 2016(01)
[2]论先秦儒家的王道理想[J]. 杨明. 伦理学研究. 2015(06)
[3]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特色——以《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和《论道者》对先秦儒家的论述为中心[J]. 何仁富.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2)
[4]“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义——孟子民本之学的政治哲学阐释[J]. 林存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5]儒家责任伦理的内涵及当代价值[J]. 计志宏. 创新. 2013(06)
[6]先秦儒家“道德的政治”之价值理想及其当代意义[J]. 荆雨,魏书胜. 政治学研究. 2013(05)
[7]个人权利是必须的吗?——一种儒家的视角[J]. 克雷格·K·伊哈拉,张娟芳. 江汉论坛. 2013(06)
[8]基本直覺與普遍共識——孟子思想與人權[J]. 華藹仁,梁濤,朱璐. 国学学刊. 2013(01)
[9]先秦儒家视阈下的“人”[J]. 叶鹏煌. 北方法学. 2013(02)
[10]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J]. 孔祥安. 学术探索. 2013(02)
博士论文
[1]先秦儒家礼治思想研究[D]. 郭胜团.吉林大学 2015
[2]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D]. 吴建国.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荀子伦理思想研究[D]. 王楷.北京大学 2008
[4]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 张杰.武汉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50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5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