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现实困境与中国化超越路径
发布时间:2021-10-22 23:36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预设每个公民在进入公共领域之前都具备了公共理性、对话能力和包容心态等基本公民素养。这种对协商主体的先验预设在协商实践中却遭遇诸多阻隔,造成主体"预设素养"与"实践德行"断裂:基于公共理性的"政治人"与追求利益偏好的"经济人"相互抵牾、主体对话能力的均质性要求与其商谈能力的异质性表现存有落差、"包容妥协"的齐一性政治诉求与"尊重差异"的多元性现实形成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理论创新与政治实践的相互融合中完成了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中国化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确立公共利益的价值指向;建立制度安排与程序设计相结合的参与机制,确保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参与;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在"民主集中"的实践中达成利益共识。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主体预设”: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原点
二、现实困境:主体“预设素养”与“实践德行”断裂
三、超越路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运行逻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治理复杂性视野下的协商民主[J]. 陈炳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5)
[2]中国的协商民主[J]. 郑慧.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1)
[3]协商民主[J]. 乔治·M.瓦拉德兹,何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3)
[4]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 林尚立. 学术月刊. 2003(04)
本文编号:3452039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主体预设”: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原点
二、现实困境:主体“预设素养”与“实践德行”断裂
三、超越路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运行逻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治理复杂性视野下的协商民主[J]. 陈炳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5)
[2]中国的协商民主[J]. 郑慧.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1)
[3]协商民主[J]. 乔治·M.瓦拉德兹,何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3)
[4]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 林尚立. 学术月刊. 2003(04)
本文编号:3452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5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