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亚洲安全的SCO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7-06-30 09:02

  本文关键词:亚洲安全的SCO新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赋予了安全新的内容。不同的学者诠释了不同理念的安全,形成了不同的安全观。不同的安全观决定了不同的安全模式,如均势、结盟、集体安全以及现在的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古老的亚洲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里,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不断涌现,热点频发。大国力量的均势结构、美国为主导的军事同盟、ASEAN(东盟)及ARF(东盟地区论坛)、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亚洲某些区域、某些领域的安全,解决了一些安全的课题,但从整体上而言,至今尚未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SCO(上海合作组织,英文全称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因边境地区谈判而起、维护边境安全而建立,它提倡“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文明多样,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倡导“裁军”、“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型安全观,遵从新型国家关系的模式,摒弃冷战思维,创造了亚洲安全的新模式。本文从安全的内涵谈起,对比了不同理论流派的安全观,分析了亚洲目前的安全现状及现有的安全模式的不足,探讨了SCO的出现所带来的亚洲安全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了该组织的出现对亚洲地区安全机制建立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安全 安全观 亚洲安全模式 SCO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73
【目录】:
  • 引言6-7
  • 第一章 安全观的探讨7-13
  •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安全观8-9
  • 二、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安全观9-11
  • 三、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安全观11-12
  • 四、批判主义理论的安全观12-13
  • 第二章 浅析亚洲现有的安全模式13-22
  • 一、大国力量的均势结构15-17
  • 二、美国为主导的军事同盟17-19
  • 三、东盟及东盟地区论坛19-20
  • 四、亚太经合组织模式20-22
  • 第三章 SCO新模式22-31
  • 一、安全合作的先行领域—裁军25
  • 二、综合安全的理念贯穿始终25-27
  • 三、超越冷战思维的新安全观27-29
  • 四、新型的国家关系—安全合作的坚实基础29-30
  • 五、安全合作机制日趋成熟30-31
  • 结论31-32
  • 注释32-35
  • 参考文献35-3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7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峰;霸权稳定模式与东亚地区政治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02年07期

2 王公龙;多边主义与东亚的安全困境[J];当代亚太;2002年10期

3 赵华胜;中亚形势变化与“上海合作组织”[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6期

4 王晓玉,许涛;论上海合作进程中的综合安全理念[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5期

5 赵华胜;“上海五国”机制的形成及特点[J];国际观察;2001年02期

6 俞正梁;上海合作组织:时代的召唤──国家共同治理的范例[J];国际观察;2001年04期

7 周丕启;安全观、安全机制和冷战后亚太的地区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02期

8 王逸舟;论综合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04期

9 任晓;从集体安全到合作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04期

10 李瑛;多极化时代的安全观:从国家安全到世界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05期


  本文关键词:亚洲安全的SCO新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501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6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