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民主转型

发布时间:2017-07-06 23:08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民主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一党独大 威权政治 合法性困境 政治结构紧张 民主转型机制 政治变量


【摘要】: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探讨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民主转型问题,分析其生成环境、运行机制,探讨其合法性诉求与绩效合法性困境及其内部结构的二元紧张等问题,并运用胡安·J·林茨和阿尔弗莱德·斯泰潘提出的民主转型和巩固的新范式分析新加坡民主转型的可能途径。新加坡发展型威权政治在政治上实行高度控制,严格管制社会,但是在经济方面却高度开放和自由,威权与民主的共存,人民行动党建构的威权政治在议会内阁制的民主制度下运转。议会制、集权传统和单一级国家结构是威权政治生成的政治环境;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并存的社会环境是威权政治得以建立社会条件;以华人为主体,以儒家伦理政治文化为内核的政治文化是威权政治建立的文化心理条件;资源匮乏,地缘险恶的地理环境和独立初期所面临的两极争夺、周边威胁的国际环境是威权政治建立的客观要求。人民行动党在此种环境中建立起一党独大威权政治,其运行机制是:一党集权,控制立法、行政和司法;限制反对党的发展空间;铸造强大政府,保持政治稳定高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寻求政府绩效认同;全面掌控社会,巩固社会基础。但是,尽管人民行动党政府通过利用议会选举、建构兼容型政党、坚持贤能执政、切实改善民生等途径进行合法性诉求,然而,其威权政治的绩效合法性困境和政治结构内部的二元紧张等内在矛盾在一党独大的政党体系中是根本无法解决的。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内在具有的这些深层问题注定了民主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新加坡民主转型的内在机制中,在公民社会场域,政府掌控社团,管制新闻,控制大学;在政治社会场域,一党独大、多党并存,执政党压制反对党,控制选举过程;在法治场域,新加坡以法治权,严厉执法,但未切实践行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和多党竞争规则;在官僚组织和经济社会这两个场域,支撑民主转型的条件基本具备。在民主转型的独立变量方面,各个变量都有利于民主转型:独立主权的国家性构建已完成;威权政治中包含有可资利用的民主因素;人民行动党领导人主动采取民主变革策略推进民主化进程;世界民主化的压力、外国政策和东亚地区民主转型的方式等都在促进新加坡的民主化。
【关键词】:一党独大 威权政治 合法性困境 政治结构紧张 民主转型机制 政治变量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导言8-13
  • 第一章 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生成13-21
  • 一、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生成环境13-18
  • (一) 威权政治的基本涵义13
  • (二) 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生成环境13-18
  • 二、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生成及其现代化功能18-21
  • (一) 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生成18-19
  • (二) 新加坡威权政治促进新加坡的现代化19-21
  • 第二章 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运行机制21-29
  • 一、一党集权,控制立法、行政和司法21-24
  • (一) 人民行动党控制新加坡立法体系21
  • (二) 人民行动党控制行政体系21-23
  • (三) 人民行动党控制新加坡的司法体系23-24
  • 二、铸造强大政府,保持政治稳定高效24-26
  • 三、全面掌控社会,巩固社会基础26-27
  • 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追求执政绩效27-29
  • 第三章 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民主转型的必要性29-39
  • 一、威权政治的合法性诉求及其困境29-34
  • (一) 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合法性诉求29-33
  • (二) 威权政治的绩效合法性困境33-34
  • 二、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内部结构的二元紧张34-39
  • (一) 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权的强制结构和同意结构34-35
  • (二) 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权的强制结构和同意结构之间的紧张关系35-37
  • (三) 威权政权内部结构紧张导致民主转型37-39
  • 第四章 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民主转型39-56
  • 一、现代民主政治及其转型39-40
  • 二、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民主转型的内在机制40-50
  • (一) 公民社会:掌控社团、管制新闻和控制大学43-45
  • (二) 政治社会:压制反对党和有限竞争的政党体系45-47
  • (三) 法治:依法治权和严厉执法47-48
  • (四) 官僚组织:廉洁高效中立的公务员制度48-49
  • (五) 经济社会:国家干预下的市场经济49-50
  • 三、一党独大威权政治民主转型的独立变量50-56
  • (一) 国家性建构:促进种族融和、形构民族国家50-52
  • (二) 初始政体类型:可资利用的议会制民主制度架构52
  • (三) 行动者及其政治信念:人民行动党领导人的民主理念和变革策略52-54
  • (四) 国际影响:世界民主化的压力和国际社会的政策54-56
  • 参考文献56-64
  • 后记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一雄;传统文化的张力与泰国威权政治的前景[J];学术探索;2002年02期

2 任一雄;传统文化的张力与泰国威权政治的前景[J];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02期

3 任一雄;稳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泰国威权政治的作用剖析[J];东南亚研究;2004年06期

4 占美柏;威权政治下的宪法权威——二战后东亚国家的政治体制转型[J];东南亚研究;2005年03期

5 许开轶;;析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政治”[J];当代世界;2008年12期

6 罗嗣炬 ,王鹏;从俄罗斯威权政治看叶利钦辞职[J];国际展望;2000年01期

7 袁灿兴;;略论东南亚的威权政治与市场经济[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8 周炳良;;东亚威权政治与现代化的两重性[J];沧桑;2008年01期

9 陈金英;;独大型政党制度:定义、类型及其运作[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02期

10 覃敏健;;新加坡威权政治:特征、基础及其走向[J];东南亚纵横;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兴元;;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展望—是“天下模式”,抑或“中国模式”?[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有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的发展不会为西方好恶左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瑾;杨继绳:警惕“权力市场经济”[N];中国经营报;2010年

3 刘中民;乱局为何在中东迅速蔓延[N];国防时报;2011年

4 凡一;东亚政治民主化:在曲折中前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复杂的或然链:“911”是如何影响阿拉伯之春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本报驻京记者孙亚菲;韩国“卢时代”[N];南方周末;2003年

7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王金洪;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必须抛弃“懒汉逻辑”[N];中国社会报;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新加坡的“后李光耀时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陶然;宪政体制与经济转轨[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程凯;重识印度IT业[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2 陈金英;社会结构与政党制度:印度独大型政党制度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勇智;通向民主之路:东亚民主化模式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振华;新加坡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民主转型[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柴德让;新加坡威权政治与渐进民主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牛t,

本文编号:528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528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